第74章第七十四章“不是你的错,是他技术太……
“……此处便是姑娘们上学的静思斋了。”
陆府,一个景色秀丽的小园中,汤婵带着徽音和佳音,跟着府中主母陆夫人游览。
过完端午,汤婵便着手给两个孩子找托管班的事,向陆府送上了拜帖。
陆家家风清正,素有善名,当代的家主陆老太爷是有名的大儒,官任国子监祭酒一职,也就是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职位不高,却是桃李满天下,十分受人敬重。
受陆老太爷影响,陆家子弟无论男女都好读书,这才有了给姑娘们开办的女学堂。
最开始听汤婵说要将徽音和佳音送去别人家的女学,太夫人本来还有些迟疑,然而一听说是陆家,太夫人便再无担忧,立即点了头。
正如陆氏所说,对待汤婵的拜访,好客的陆夫人用了十二分的热情招待。
陆府占地不算很大,但布景处处精致,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规划者的用心,听陆夫人说,府中各处竟然都是当年陆老太爷夫妻亲自操刀设计。
如今汤婵所在的静思斋,就是单独辟出来给姑娘们上学使用的,小院坐落在陆府角落,连着後花园,有单独的院门出入。
“徽姐儿跟佳姐儿这个年岁,还未开蒙吧?”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陆夫人笑道:“因着来上学的姑娘们此前所学并不相同,静思斋中分为两班,像徽姐儿跟佳姐儿这般,若是入学,可先进入蒙学班,等过了七岁,考过一场小验之後,便可以升入映雪堂,与年长的姐姐们一同读书了。”
竟然还分了年级,汤婵叹为观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小小的一家女学堂,跟一家书院也差不多了。
她一边说,一边带着汤婵几人来到蒙学班前。
天气晴朗,窗户半开,里头传出稚嫩的朗朗读书声。
汤婵并未进门打扰,只是站在窗边往里看去。
堂中端坐着几位女童,都是垂髫之年,肃着小脸听上面的女先生讲学。女先生五十多岁年纪,穿着朴素,面容慈祥,气质沉静淡泊,很有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味。
自从来到陆府,佳音就睁大眼睛,一个劲儿好奇地观察四周,这时被里头的景象吸引,得了汤婵鼓励的眼神之後,更是大着胆子踮脚朝里看。
徽音有些不安地紧紧跟在佳音一旁,此时也忍不住好奇向内望去。
汤婵听了一会儿,面露笑意,问陆夫人道:“斋中开蒙认字用的,不是女诫丶内训这些女四书?”
“自然,”陆夫人说到这里,眼里不自觉带上了几分自豪之色,“我们这里跟男孩子用的一样,都是‘三百千’丶弟子规等开蒙要训。”
“蒙学班主要是认字丶写字,随後是学习音韵训诂,等基础打好丶升入映雪堂,姑娘们便同男子一样,读四书五经丶诗词歌赋。咱们静思斋出来的女学子,擅文翰丶好吟咏,比起男儿来也毫不逊色——若不是女子不能应试科举,咱们家的姑娘说不定也能折宫蟾桂呢!”
汤婵笑着称赞,“果真名不虚传。”
她倒不指望徽音和佳音成什麽大才女,但读书可以明理,既然成了俩小姑娘的便宜母亲,汤婵也希望她们能清醒地活出自己的人生。
参观了一圈,汤婵对陆府的女学再满意不过,回到家就问小姐俩觉得怎麽样。
佳音眼中有抑制不住的兴奋,显然已经等不及去尝新鲜丶认识新朋友了。
比起佳音,徽音更内向一些,她心中有着对新环境的迟疑害怕,但她想跟佳音在一处,见佳音应下,徽音就同样轻轻点了点头。
于是,一个风柔日暖丶阳光明媚的晴天,在汤婵给二人交过束修丶带着二人见过先生之後,小姐俩背着汤婵给准备的小书包,手牵手一同走进学堂上学了。
……
学堂的女先生很温柔,同窗们也很友善,一个上午过去,徽音心里的忐忑渐渐淡去。
佳音更是已经交到了新朋友——坐在佳音前桌的是翰林楚家的十二娘菲姐儿,比小姐俩大一点,她对新来的姐妹俩很是好奇,主动开口搭了话。
小朋友的友谊来得很快,没过一会儿,佳音和菲姐儿就变得要好起来,等放了学,菲姐儿还说要约两人来家中做客。
“回去我就给你们下帖子,你们一定要来喔!”
後门处,小姑娘们各自在马车面前做着约定。
别看都是小萝卜头,孩子们都很早熟,做事小大人似的有模有样,邀约该有的礼节一个不落。
等徽音和佳音应下,菲姐儿高兴地点头,这才准备转身上马车。
却突然听到徽音发出一声惊呼,“呀!”
菲姐儿跟佳音都顺着徽音的视线看去,只见不远巷口处,一个与她们年岁差不多大的孩童被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围在中间欺辱。
孩童手里本来拎着食盒,但此时被打翻在地,食物撒在地上,又被那几个大孩子踩在脚下。
跟在菲姐儿身边伺候的小丫鬟认出了被围在中间欺负的人,“那好像是冯琴师的儿子。”
陆家人脉甚广,静思斋琴棋书画各项都有授课指点的师傅,冯琴师便是教琴艺的先生了。
小丫鬟解释道:“……应该是给他娘来送饭的吧,围着他的应该都是周围邻居家的小孩。”
徽音与佳音面面相觑,佳音问道:“这……既然是先生的儿子,陆家不管的吗?”
菲姐儿皱着小眉毛,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表情恍然,问小丫鬟道:“是那个冯琴师?”
小丫鬟点了点头,菲姐儿就赶紧跟佳音二人道:“咱们也不要管了!”
徽音和佳音都面露疑惑,这是为何?
菲姐儿神神秘秘地解释,“听闻她母亲出身不干净,是那种地方出来的人……”
徽音不解,“那种地方是哪种地方?”
菲姐儿哪里知道,她只是听大人说话,鹦鹉学舌而已,转头问小丫鬟,“是哪种地方?”
小丫鬟哪怕知道也不敢说,怕教坏姑娘,只得一个劲儿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