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发鹿文学>智谋三国志 > 第84章 专人而写(第2页)

第84章 专人而写(第2页)

而不考虑作者想法的话,很多人看着这篇文章都各有各的联想人,这年头听劝的少,死活不听,一意孤行的却很多。

作为陆离的“新老板”,不论是按照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按照就在身边的优越地位置,曹操看到这篇文章几乎就在郭嘉之后。

事实上这篇文章传出去,还有他的一份功劳在。

在看到陆离文章的开头,说项羽之败,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傲慢,傲慢者,傲上而慢下,此败之根本。

曹操几乎第一时间想到了何进,他当时是亲眼见证过对方在对付宦官的事情上是如何瞻前顾后却又傲慢的一意孤行的。

那真的是好的劝说全都不听,坏的建议一概采纳,还特别喜欢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带着这种心态继续阅读,那真的是越看越像。

项羽之败,难道全都是因为傲慢吗?

陆离在自问自答中给出的答案是:偶然有不傲慢的行为带来的优势,却也尽数被傲慢的行为磨灭,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怎么不算是全都是傲慢的错误呢。

是啊,何进就是这样的,甚至还不如项羽,何进偶尔愿意听听人的建议,听的建议是召来四方之士,然后就召来了董卓。

可称之为何进越努力,大汉越不幸,总结为你要是不听劝,那就全都不要听好吗。

下面是陆离举例项羽的傲慢带来的各种后果:昔日他因为傲慢,在学习方面颇为懈怠,所以明明出身强于高祖,武力胜于兵仙,却因才力的缺乏导致这种优势被尽数磨灭。

想想当年,他破釜沉舟大胜秦军,是何等的辉煌显赫,“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1】,纵英雄如高祖,也不免怀有忐忑之心被对方的强大强迫着无奈去赴鸿门之宴。

他当时的优势之大,堪称无可匹敌。

然而他却傲慢的自以为天下已然得手,不好好巩固这份获得,反而搞什么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以致于累日之功,一朝覆灭……

曹操不由想到了那颗被宦官们扔出来的头颅,越看这篇文章,项羽的名字都快要直接变成何进了。

下面又说他的下属们并非全然傲慢,为什么也失败了呢?这都是因为跟随他这个傲慢的主公。

他们的不傲慢无法改变项羽的傲慢,而他们追随傲慢的项羽,就不免要受到对方的牵连。

曹操点头,是啊,当时何进就是这样的,杀几个宦官在优势在我的情况下都能让他硬生生操作成送人头,就这样的领导你能指望什么。

后面以具体的人开始举例,项羽的长辈项梁教他读书学剑,他不愿意,教他兵法,他也不从。他的谋士范增,计谋远虑、一针见血之智者,早早为他指明了真正的心腹大患,却也不被采纳,后更因为离间计,被怀疑。

上教不能学,下谏不能纳,此傲慢之极也。

曾经追随过他的人,不是被他的傲慢牵连致死,就是看清他的傲慢后离他远去。想想他最为鼎盛的时候,行分封之事,几乎就像天下共主一般的人物,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傲慢,落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的下场。

若是当初他听从项梁的话好好学习,又或者是听从范增的话早早解决心腹大患,最后又怎么会落得这样一个结局呢。

曹操心中继续点头,是啊,但凡当初何进听自己一言,哪里会让大汉变成如今这般呢。

项羽在已经如此傲慢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名传史册,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可就算如此,他依旧因为傲慢而失败。

如果我们很多在能力上本就比不上他的人,却还学习他的傲慢,难道还能有什么未来可言吗?

项羽不暇自哀,而观者哀之,观者哀之而不鉴之,亦使观者而复哀观者矣。【2】

曹操看文章的时候,陆离就在他身边坐着,看完文章之后,曹操直接就能对着作者本人发表观后感:“此文当真字字珠玑,惜何大将军未见。”

这话一说,陆离立刻意识到对方联想者是谁了,毕竟名字都给出来了,看来曹操对当初何进的操作还真的是耿耿于怀啊。

不过也正常,陆离现在都想不明白人是怎么能够飘到何进那个地步的。

只是这文章要是传出去,如曹操一般联想何进的人怕是不多,更多人反而更可能联想到王允。

至于为什么不是董卓,看看文章中带着的规劝、叹息之意,再想想作者是谁,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往董卓身上想的,毕竟谁也不觉得陆侍中会可惜董卓因为傲慢没能成功。

曹操联想完了何进,又忍不住想到了曾经与自己同在何进那里效力过的袁绍:“这文章要是被本初看到,怕是要生气的。”

事实上不只是曹操这么想,陆离本人对于袁绍可能有的破防也是有所预测的。

这又怎么不算是一种大家都很“看好你”,你也确实“很争气”呢。

要不怎么说距离产生美呢,有些人你跟他隔远了,消了几分恼怒,还不免觉得对方怪有趣的。

忽略袁绍看到后可能会有的情况,陆离看着联想完了何进、联想袁绍的曹操,难得体贴的没在这个时候给对方泼冷水,告诉他灵感虽然来自于别人,但写出来之后是想要专门劝一劝你的。

事实上陆离都在想,要不要每当对方出征前,都拿来让对方“温故而知新”一下。

文章传出去之后,可能会被很多人联想,但已经死去的王司徒无法开棺破防,还好好活却没有多少人联想到他身上的袁本初,本来只是怀着一份好奇,想要通过文章看看能不能看出来如今陆离是个什么状态。

结果看了没两眼就真的直接破防了!

个状态就是好奇瞅瞅、一脸沉默、越看越气,直接破大防……

有些时候人就是这样的,但凡你跟谁有矛盾,那人跟其他人说句话,哪怕你根本不清楚两人到底在说什么,都会先怀疑对方是在跟别人蛐蛐自己。

袁绍的部分下属都没有搞清楚对方的破防点,反而压根不在这里的曹操与陆离早早猜到了,这怎么不算是一种特别的“心有灵犀”呢。

在许多人都在讨论陆离的文章时,陆离却在关注准备前来兖州投奔儿子的曹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