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
夏长荫书房。
通政使司林陆华正愁眉苦脸,站在书桌前垂丧着个脸,“大同来的奏章,说是关外俺答蠢蠢欲动,眼下局势迫在眉睫,几乎有可能就要打起来,来折子问当下该如何是好。”
夏长荫倒吸一口气,这大同总兵是他爹举荐过去的,有没有本事统兵他不清楚,但是他总上书要与北边互市,皇上一直不同意。
这万一真打起来,那老东西败下阵来,还会连累到他们家。
“这鞑靼真是得寸进尺,搅得我边界不得安宁。”夏长荫咬牙,站在太师椅边,攥着扶手。
那工部木材沉船的事情还未解决,这边境又出了问题。
他爹上了年纪,不闻不问,把这些事都交由内阁那群人来,但他作为儿子的,不能不管。万一真让薛家那群人抓住了把柄,唯恐他们的利益会严重受损。
真打起来,军饷,粮草等军需都是财政支出的大头。
“不能打,就算要打,也不能是那个总兵打。”夏长荫自言自语。
两人在书房的不同地方,锁眉沉思。
这时,外头传来一阵敲门声。
书办敲了敲门,朗声道:“老爷,人带到了。”
傅翊周和廖飞,先後进了书房,只不过看起来不像上次那样融洽。
事先已有驻军里头的副将通禀了夏长荫,他也大概知道了些缘由。
望见傅翊周平安无事地站在那,夏长荫笑了笑。
“这沈家的名号还是管用啊。”
闻言,傅翊周颔首。
夏长荫又瞥向了一边的廖飞,忽地想到,“欸,我把他派到大同去,放到那总兵身边如何?他脑子灵光,办事利索,凡事也能给那老头出点主意。”
廖飞听得睁大眼,一边的通政使司眯着眼角,眼尾一道道皱纹。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林陆华摇摇头,“他再聪明,也只是一个人罢了,又不是千万军队,关外该打还是要打,他挡不住的。”
“我觉得眼下把严凯这个职务卸掉比较妥当,就说他近来生恶疾,不管什麽理由,得先得让他从一线退下来。”林陆华建议道。
夏长荫紧闭上眼,再睁开,眼睛通红,泛着红血丝。
“那让谁去顶替为好?眼下又有谁会想去接这块烫手山芋。”
傅翊周站在一侧,看着两位高权重的中年人谈话。
这里不仅有他,各处角落站着书办,小厮。
看来他们对此并不避讳。
正当衆人鸦雀无声,傅翊周掀起眼皮,突然开口:“小阁老,卑职有一人选,不知该不该说。”
林陆华坐在右侧椅子中,擡眼望着说话的年轻人。
夏长荫坐在书桌里面,仰躺在椅子里,他扬着下巴,指着他,“说说看。”
“此人是兵部尚书之子,宁殊。”
闻言,夏长荫笑了出来,嗓音沉厚,声调缓慢,“怎麽突然提他?你是想报被他抓走的仇啊?”
眼前这年轻人也未免太过心切。
傅翊周表情淡漠,并没被夏长荫影响。
“其实卑职有理由,小阁老不妨听听看。”
夏长荫长舒一口气,“嗯”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