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丶30支箭
◎庭辩◎
一切果如董七郎所料,宫中黄门大人早早等在广场之上,见惠文君与董七郎亲送江如簇而来,还愣了一下,才快步迎上前。直说皇帝皇後已摒退殿中所有人,只召了江如簇及江老夫人,和廷尉府督办此事的官员,必是不愿此事在朝中传扬。惠文君与董大人送到这里便罢,再往前却是不能了。
跟随黄门大人一路行至宣室殿。
江如簇立刻看到高座上首的帝後二人,中书令彭大人和廷尉史方大人。
方大人身後,还坐着两个廷尉府书吏。手边竹简笔墨早已齐备,应是要将待会儿在这殿中发生的一切记录在案,封卷保存。
这样子,颇有三堂会审架势。
令江如簇感到稀奇的,是大司丞杨大人也列席殿中。
江老夫人虽戴着手脚镣铐,形容却未见半点散乱,概是被带来陛见之前,刚刚整齐收拾过。
江如簇收回目光,快步走到殿中,恭敬对帝後拜倒,口称皇帝金安,皇後毋恙,又向殿中几位大人团团拜倒。
她不敢擡头,耳边却传来皇帝陛下一声悠悠叹息。
许久,才听到皇帝陛下和蔼声音:“芳澜君,起来说话吧。”
江如簇垂手恭立,侧站在旁。
殿中立刻响起廷尉史方大人一道厉声喝问:“江杨氏,汝罔顾天恩,公然刺杀皇帝陛下亲赏之功臣,行大逆不道之举,汝可知罪?”
江老夫人应是首次见这样大场面,虽有大司丞杨大人陪同在侧,依旧被吓得六神无主,卑微拜倒在地。她身体抖抖瑟瑟,全然没有了在江家门中威风端庄模样。
便是连嗓音都一起发着颤。
“求陛下皇後,各位大人恕罪,妾之所以一时气急,起意刺杀江如簇……”
她话未说完,便被中书令彭大人冷声打断。
“江杨氏,汝好大胆子。虽则芳澜君是汝孙女不假,但她更是皇帝亲赐封号之功臣,享国之食邑,民之供奉,身份贵重矜珍,汝与她应先论尊卑,再称长幼之序。她的名号,岂是汝一个无官无职无品的内宅妇人随意称呼的。”
江老夫人被吓得更厉害,脸色发白,额头冒起冷汗。
这这这的结巴了半天,才心不甘,情不愿改口:“妾之所以刺杀芳澜君,实是因她屡次行不孝尊长,大逆不道事,这才气得妾一时头脑发昏,做出冲动事。还请陛下与诸位大人明鉴详查。”
廷尉史方大人如铁般面庞无丝毫变化,声音平静无波。
“这麽说来,汝是要告芳澜君大逆不道之罪,来反证自身无罪。”
江老夫人惶恐不安,连忙应道:“是,还请大人明鉴。”
她此话一出,江如簇嘴角立刻弯起一抹淡笑。
而坐于江如簇对面的大司丞杨大人,则是满脸菜色,恨不得挤出几滴黑水来。
廷尉史方大人嗓音语调瞬间冷厉,如裹着铁血厮杀而来:“江杨氏,汝一个深宅妇人可知大逆不道之罪,究竟为何?大逆不道之罪有三,反叛朝廷,犯上作乱,危害君父。汝要告芳澜君哪一条?”
江老夫人顿时哑住。
她身为世家教养出来的女娘,或许在深宅之中能威风凛凛,使家中所有晚辈及仆从令行禁止,却丝毫不懂朝堂事。她从未熟读典名律法,只知大逆不道罪,就是可以将人钉死了的最严重罪行,却并不知晓,在大逆不道之下还有所犯之刑细则。
江如簇望着面如沉水般大司丞杨大人,心中不由庆幸。
还好她算是立过几个功,也因为救助少年之故,先在皇帝皇後面前刷了一波好感,使得此案从一开始便上达天听;且江老夫人自被押进长安城起,便被廷尉府单独关押看守,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私下与其见面,互通消息。
否则,以大司丞杨大人在朝中地位,恐怕早就已经妥帖替江老夫人想好所有辨词,以及可周全告倒江如簇之罪名,叫她死无葬身之地了。
大司丞杨大人急的脸色发青,他有心提点江老夫人,可当着皇帝皇後及殿中衆人面,又只得避嫌,一时竟坐立不安起来。
中书令彭大人哼的一声冷笑。
“江杨氏,汝这老媪既状告芳澜君大逆不道,必是要说出些阴司原委的。若汝提出罪名,却无法自圆其说,那汝以卑告尊,便是触及了犯上之罪,及诬告之罪两项罪名。”
犯上乃是重罪。
大司丞杨大人终于坐不住,急忙离案,拜倒在江老夫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