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发鹿文学>织空罗无弹窗笔趣阁 > 53丶53支箭(第1页)

53丶53支箭(第1页)

53丶53支箭

◎赐膳◎

静坐在安静宫室中,江如簇一时觉得心中空荡荡的,一时又觉得似乎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许久,才听到几不可查脚步声。

“芳澜君,陛下与高将军回来了,召您入偏殿用膳。”

虽为皇宫赐膳,席上却只有皇帝皇後,少年将军与江如簇四人。且江如簇随长秋大人入得偏殿时,帝後与少年将军已围坐在一张方几前,正密切交谈。江如簇内心惶惶,一时竟不知该向前,还是该後退。

直至长秋大人传报芳澜君到了,帝後与少年才不约而同擡头。

“芳澜君,快入席吧。”

江如簇眼看宫婢将一张厚实软榻,摆在方几前剩下的最後一个空座上,心脏更是怦然不停,半晌未有寸进。

直至少年声音传来:“芳澜君不必拘谨,当陛下皇後是自家长辈即可,快快入席吧。”

江如簇一边心惊胆战坐于案几前,一边不住在心中吐槽;她家中可没有一怒便能伏尸千里的君主长辈。也不知这等让她与帝後同席而坐的馊主意,究竟是谁出的;待找到那人,她一定要好好问问,究竟是什麽地方得罪了那人,竟让他这样害她。

换下龙袍,脱去冕冠的皇帝陛下,似是真的将浑身威势,尽散于天地。

如同普通百姓家和善好相处的长辈般,含笑望向江如簇。

“芳澜君,子霆自从并州回来,这些日一直夸尔。赞尔是能走一步看三步,料事如神之人。那孤今日便考考尔,尔可知如今朝堂上,最令孤头疼之事为何?”

江如簇无语,冁然干笑。

心中暗道这皇帝陛下当真有意思。

她既不在朝廷百官之列,又是女子,怎可公然在他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面前言说朝堂之事。难道皇帝陛下以为她是那等极爱出风头,又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喜欢把脑袋提在手里玩的人吗?

“陛下恕罪,朝堂事都当属国事,有百官为陛下分忧,妾不敢妄言。”

皇帝陛下却不肯放过她:“说,孤叫尔说,尔便说。”

江如簇大汗,她说什麽呀。

方才宣室殿上情形瞬息万变,三公九卿文臣武将挤了一屋子。她除了知道董公是文臣,少年与左将军是武将,彭大美人是宠臣外,连其馀大人是在哪个衙门当差都不知晓,她有什麽可说的。

她恭敬坐起,朝皇帝揖首:“陛下要妾说,妾不得不说。只是妾确实不懂朝堂之事,也不知陛下此刻为何事烦心。”

“但妾知晓。今年年景不好,北边洪涝南边大灾,高大人为给朝廷省军粮军饷,不惜冒奇险,只带两千骑兵深入匈奴,这才使得三十万大军能如此之快凯旋回朝。高大人用心真纯,可即便不在战场上,三十万屯兵也需粮食吃用。”

“不过,屯兵修整比战时用粮,确实能节约不少。”

皇帝垂目,复又笑望了少年一眼。

“是呀。子霆此举,确实为朝廷省下了大批米粮,只是……”

皇帝陛下话虽未说完,可江如簇已明白了他意思。

少年做法确实为国库省下了大批米粮,却治标不治本。问题关键在于年景不好,庄稼收成不好。百姓没得吃便会成为饥民,山匪流寇没得吃便要入城作乱,到时城中百姓死伤严重,为活命,只能离开家乡成为流民逃亡四方。

而逃亡路上会发生何等事,想想便能知晓。

“若陛下忧心的只是米粮之事,妾倒是有一法子。”

皇帝立刻惊奇,与满目含笑的少年对视一眼,急忙叫江如簇说说说,有什麽法子只管说出来。

“妾与孙候相识之初,孙候总喜欢与妾讲往日他周游四方时遇到的奇闻异事。孙候曾与妾说,他于关外糊口时,曾在茫茫大草原上迷路,整整三天三夜未进水米,晕倒在路边。後被一牧民所救,那人说在大草原上靠放牧生存的人们一向都是追着草地与水源迁移设居的。”

“也许春天时在草原这一头,等到了秋天,就到了那一头了。故而,草原上大多地方都是百十里地,只能寻到一两户人家。”

“他们那里的人根本不种小麦稻米,而是靠食肉生存。杀一只羊,可够一个放牧家庭食用三天;若家中人口少的,还可将新鲜羊肉风干成肉干,有时候十天半月也吃不完。”

“我朝百姓确实比草原上放牧的人多,可我朝幅员辽阔,广袤土地上可以食用的东西也比草原上要多的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