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吃早饭的时候,叶欣问沈卓:“咱们现在能养鸡鸭吗?”
沈卓有点意外,“可以,但是一家不能太多。”
叶欣接着问:“是个什么规定,你跟我说说。还有其他的牛羊猪之类的。”
沈卓就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她。
现在小型的家禽还是可以各家散养的,这个看家庭人口,一般最多不超过十只,多了就算规模养殖了,只有养殖场才能大规模养殖。村里养最多的就是鸡,然后是鸭,鹅很少,兔子之类的就几乎没有了。
至于牛羊猪这些,现在还是集体养,各家不养。
其实除了规定之外,也有一个饲料的原因,家家户户还不怎么吃得饱呢,要是家禽家畜多了,也不够它们吃的,反而成了负担。
解释完,沈卓问:“你打算养鸡鸭吗?”
叶欣点头:“对啊,咱们自己养几只,也不费什么事。”
沈卓想了想屋后菜园的规模,点点头:“咱们种的菜多,可以喂几只。”
叶欣笑了下,问他:“那咱们养几只吧,先从小鸡养起。要去哪里弄鸡苗?”
沈卓说:“村里有个吴奶奶,平时会孵小鸡,大家要的都去她家买。”
叶欣立刻道:“那咱们今天下工之后就去问问吧,有的话早点买回来。怎么买?”
沈卓说:“拿钱也行,拿粮食换也行。”
这天下工之后,他们就去吴奶奶家问了。
这位吴奶奶住在村子东头,屋子也是挤挤挨挨的,他们过去的时候,正看见她端着一篮子鸡蛋挨个拿起来对着光线看,这是在看鸡蛋里的受精情况。
他们连忙上前,把来意说了。
吴奶奶满头白发,已经六十多岁了,但还很精神,衣服头发收拾得干净整齐。听了他们的话,摇摇头:“现在没有,这一批都被订了,你们要的话,得等到下个月。”
叶欣没想到小鸡这么抢手,还没孵出就没了。不过想想这年头上街难,吃个鸡蛋鸡肉不容易,大家一般能在村里换就村里换了,倒也能解。
她连忙道:“要的,我们要五只。”之前已经问过,两个人养五只是最大数量了。
吴奶奶看她一眼道:“要的话,我给你们配一只公的,四只母的。到下个月孵出来了,你们拿五斤大米来换。”
叶欣觉得这个条件能接受,点头:“好,谢谢您了。”
吴奶奶就挥挥手让他们先回去了,到时候有了再通知。
两人就往坡上走,回家做饭。
叶欣估摸着,下个月一片玉米也长出来了,不愁没有玉米喂小鸡。想想到时候可以捡鸡蛋吃,她就心情雀跃,脚步都轻快了。
沈卓受到她感染,心情也不错。
农事忙
八月过完了,进入秋高气爽的九月。
地里的水稻已经抽穗,长势很不错。今年夏天除了一场大暴雨,后面还算风调雨顺,队员们看着田间地头的庄稼,都满怀希望,盼着丰收。
这天沈卓提醒叶欣,下旬就要进入农忙,繁重的农活将会持续一个多月,所以要采药趁现在,不然就没空了。
叶欣一听,当即决定多往山里跑跑。
两人一起努力攒了些药材,在九月中旬的时候,再次去镇上。
叶欣之前的一个月逛两次街的想法,到底是没能实现。平时就空间外面两头忙,到了农忙时节,还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子。
她打算这次多买点肉,不然接下来要忙傻了。
当然,也没忘记顺便带一批菜去卖。
跟上次一样,他们早早到了镇上,快速找了个好位置。叶欣自己摆摊,让沈卓去卖药材,还给了他两把水嫩的青菜和一个南瓜,让他给徐大夫捎去。
沈卓有点抗拒,“为什么要送,徐大夫又不是没钱买菜吃。”
叶欣坦白道:“当然是为了打好关系啊。”
沈卓眉头就皱起来了。
他本来就不喜欢跟人打交道,遑论有意去拉关系。再者,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拉徐大夫的关系,人家是开门做生意的,难道送点菜拉好关系,人家以后收药材会多给两毛钱吗?
就算会,他也不想这样。他凭自己的本事采药卖药,该得多少就是多少。
而且万一徐大夫不要怎么办?他又拿回来吗,岂不是尴尬。
叶欣看了看他,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觉得他可能有点清高。
也不知道他一个穷山沟沟里的少年,是怎么养成这样的,长相清秀,气质清冷,性格清高,乍一看都不像乡下人,反而像城里长大家境不错的读书人,也是独一份了。
这会儿没时间跟他多解释别的,“也不是叫你故意去讨好。就说这菜是我们自己种的,吃不完,怕浪费了,送些给他吃。这样就行了,徐大夫不会推辞的。去吧。”说着还轻轻推了一把他的手臂。
沈卓只好皱着眉头,带着菜和药材走了。
叶欣松了口气,蹲下把菜摊摆开来。
水灵灵的各种蔬菜一露出来,很快就有人过来问了,“姑娘,总算又见到你了。上次买过你的菜,家人都说好吃,怎么后来就不来了?”
叶欣没想到自己就卖过一次菜,竟然都有回头客了,笑着解释道:“我不是专门卖菜的,只是家里种多了吃不完,赶集的时候顺便来卖一回。平时忙,家里也远着呢,来回不方便。您今天买点什么?”
“西红柿还是这么好,来两斤吧。”对方一边挑着菜,一边也解她说的,许多乡下人赶集都要走两三个小时,的确不容易。觉得这么好的菜平时吃不到可惜,难得碰见便打算多买点,“再给我二斤茄子吧。韭菜也不错,给我称两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