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完毕,她脚步轻松地离开了陈家院子。
在无人的小巷,她再次闪进空间拿了二十斤菜干出来,这也是昨晚就准备好的。要过年了,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而且眼看着今天带的菜卖不了多久的,她打算再卖点菜干。
她把菜干塞进背篓,左右看看,松了口气。
其实心里也是在打鼓的。
真的太冒险了!
她暗暗提醒自己,这必须是最后一次,再也不这样了,别哪天真的人为财死……
回到菜摊前,她放下背篓对沈卓说:“卖了一些,还有一些,摆着卖吧。”
沈卓看看她的脸,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觉得她不太高兴,问:“那边不收完?”
叶欣小声说:“菜干太多了,那边也不收多少,价格也不好,还不如在这里卖。”
沈卓便以为她是因为这个不高兴,安慰道:“卖不出也没关系,咱们钱还够花,别急。”
叶欣点点头,心中那种惊险的感觉也慢慢消失了,露出了笑容道:“可能有八点半了,你回去学习吧。”
沈卓见她恢复往常的神色,也放心了,“还早,再卖一会儿。”
再磨蹭了一会儿,不得不离开了,他才想起来:“等会儿你怎么回去?要不等我下课,晚上咱们一起回去。”
叶欣摇头:“那不是要等一天?我又不是娇气的人,可以走回去的。早上是太黑了,白天不怕。”
沈卓眉头皱起来:“走路要很久。”
叶欣说:“慢慢走就是了,别人能走,我也能走——你快回去上课,要迟到了!”
沈卓也知道来不及了,只能皱着眉头说一句:“我下了第一节课过来找你,你等我!”
说完就匆匆推着车往学校赶。
先到车棚放车,发现里面已经有七八辆自行车了,显然也不光他一个人有车。
还有个男学员正在锁车,沈卓见此知道自己没有迟到,略放下心。那个学员见他来了,也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的车。
等他到了教室,发现里面几乎坐满了,他进去刚坐下,老师就来了,再慢一点真是要迟到的。
黄志豪悄悄问:“你今天怎么这么迟?”
沈卓不多说:“有事耽误了会儿。”
……
叶欣这边继续卖菜,朝阳初升,落到身上,暖洋洋的。
卖到了九点多,新鲜蔬菜卖完了,菜干还有一半多,真的不好卖。
正要收拾的时候,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叶欣,你怎么在这卖菜?”
叶欣抬头一看,是郑文文和王小薇,她俩果然来赶集了,看样子是刚刚到。她们都穿得厚厚的,跟大多乡下妇女一样用围巾裹着头脸,却还是冻得脸庞红通通的,背后也各自背一个竹筐。
她微笑着回答:“赶集嘛,顺路把家里吃不完的菜背些来卖,也好赚几毛钱花。”
郑文文看了看她摊上的菜干,发现真不少,有芥菜干、胡萝卜干、黄瓜干、干豆角……忍不住追问:“都是你们自己种的菜?”
叶欣点头:“不自己种的怎么敢卖?批人家的低买高卖,那可不行。”那叫投机倒把。
郑文文就有些惊奇:“之前听你向妇女们请教怎么腌菜晒菜,我们都猜沈卓是个种菜高手,才能种了吃不完的菜,还把你养得水灵。没想到你们不仅吃不完,还有这么多拿来卖!”
叶欣还真不知道知青们有这个猜测,不过觉得这误会挺好的,也就不解释,叹道:“他人穷亲散,早早当家,是比咱们勤快得多。”
又补充道:“跟婶子们学晒菜腌菜,也不是为了吃,主要为了做来卖,多少补贴点家用。”
郑文文一听,觉得也是这个道,没爹没娘的少年,可不就得靠自己勤劳了?
王小薇一般不怎么说话,现在也有些佩服了,看了看地上散落的一些白菜叶子,开口问:“你是卖菜干?还是也卖大白菜?”
叶欣仰头看向这位女知青,笑答:“都卖。白菜卖完了,菜干不好卖。”
王小薇便赞了一句:“看来菜种得真不错。”
郑文文也不禁感叹:“没想到你跟着沈卓之后,人变了个性子,养得更水灵了,脑子也更灵光了。还知道卖菜挣钱,比咱们这些死脑筋好多了。”
叶欣笑道:“其实也没多少,都是每次来镇上才顺路背来,一个月能卖个一块几毛钱的,就顶天了。”
郑文文说:“也不错了,能割一两斤肉了。”
叶欣无奈地摇摇头,“没有肉票,可割不成。要是好运地碰上有老乡卖鸡蛋,倒是能买几个回去补补身子。”
在她有意的引导下,郑文文和王小薇就自动解成——她和沈卓因为太穷了,所以勤快种菜晒菜来卖,卖了钱买鸡蛋吃,营养跟上了,所以才瞧着状态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水灵。
叶欣又怕她们回去一说,自己赚个一块几毛的也遭人妒,就诚心建议道:“其实你们有多的菜,或者平时有空做些草编竹编的,也能赶集的时候顺便带来卖。”
两人对视一眼,苦笑着摇头,“咱们种的菜还不够吃呢。至于手艺,平时种地就够忙够累了,也没精力去学去编。”
叶欣倒是解。城里人跟乡下人比种地肯定比不过,就算她们早来几年,到现在也不过是勉强能跟上,再多的精力也没有了。
她也就笑笑,不多说地收起了菜干。背篓收起带子是可以套进去的,她就两个都背在身上。
郑文文说:“你不卖了?”
叶欣说:“不卖了,不好买,空耽误时间了。还要去邮局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