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将军和故人们说着话,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过被绑在另一处的长安公主。
长安也从最初的紧张激动,逐渐变为愤怒和不甘,她死死盯着那抹无数次出现在自己幻觉中的背影。
那背影明明近在眼前,可又好像远在天边。
这一刻,长安似乎忽然回到了八百多年前,回到了自己十八岁那年、那天。
彼时的她已经登基五年,早就坐稳了皇位,且边关战事已经在固慈死后的半年内彻底平定。
盛世长安,她是真正的盛世之主。
她不仅有一群治世文臣,还有能帮她冲锋陷阵的瑞安军。
瑞安军三十万人,是固慈花了八年时间,精挑细选培养出来的精英。
“瑞”和“安”都有平安的意思,也是固慈对将士们最美好的祝愿。
而在固慈之下,瑞安军最强的领军人物,就是那个前无古人的女将军扶久昭。
扶久昭一个女人,本是皇城脚下一个村户女。
可她却主动去找固慈投军,只因她听说太子殿下仁善爱才,不限男女,不限身份,只要是品性正直且有能力的人,就会被他重用。
扶久昭赌对了。
固慈看出了她身上的潜力,便答应让她从军,且让她从什长做起。
一个女子,在满是男子的战场中自然不被信任,不被重视。
然而扶久昭凭着自己过硬的战斗素质和军事才能,从什长到百夫长,再一步一步成为校尉,重新站到了固慈这个统帅面前。
之后她的晋升之路就更顺了,固慈给了她一个绝对适合她的舞台。
于是,二十五岁时,随着十八岁的固慈出征的扶久昭,已经成长为令蛮夷万分忌惮的骠骑将军,地位仅次于固慈之下。
而那场战斗中,来自皇城的错误情报,使得三十万大军误入南疆的毒障山,差点被隐藏在其中的四十多万蛮夷部落全部歼灭。
是固慈领着三万死士,为其他人争取了一线生机。
只是固慈却死在了那一场阴谋中,但他对自己的死似乎早有预料,他是故意留在最后,为自己的将士们拼最后一次。
而那枚专为固慈打造的【大邕将军令】,拥有随时调动三十万瑞安军的权利。
他在决定赴死之时,就将这枚令牌给了扶久昭。
扶久昭领着剩余二十多万大军离开南疆,可因为重了毒障,军队行进速度拖慢了许久。
好在当时皇城传来捷报,说长安公主在得知兄长死讯后,便毅然登基称帝。
来自皇城的一道道圣旨砸下来,扶久昭和二十多万大军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以最高礼遇对待。
所有军士都对长安公主信任有加,且在他们心里,长安公主本就和已故太子是一个阵营,现在太子已逝,他们自然就要效忠于长安公主。
不,应该是效忠于如今的帝王。
于是,长安公主理所当然地接手了瑞安军,只是那枚将军令,她却没敢直接从扶久昭手中收回。
半年后,恢复修整完成的瑞安军,在扶久昭的带领下再次出征。
这一次,他们终于平定了南疆部族的动乱,并给已故的太子和兄弟们报了仇。
回皇城的路上,百姓欢呼,将士们欢喜,大邕朝终于真正迈入了长安盛世。
扶久昭领兵回到皇城。
曾经的长安公主,如今的皇帝亲自在城外迎接,与扶将军并肩回到皇城,且当天就授予她一等护国将军的荣耀,身份地位与国公等同。
君臣和谐,百姓富足安乐,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
只是这一切,在扶久昭自请去守卫边疆起,就隐隐发生了变化。
皇帝并不希望扶久昭离开,无论是因为那群忠于皇帝,却更忠于【将军令】的瑞安军,还是因为自己隐秘的心思,她都不愿放扶久昭离开。
可扶久昭单独请见了她,将那枚将军令交给了她,并笑说:“臣是大邕朝的臣子,也是陛下您的臣子。只要您需要,臣随时都会来。”
皇帝不知道是被她的话戳动了,还是看在那枚将军令的份上,总归她最后答应了放扶久昭离开。
然而时间一点点过去,长安公主也有了许多帝王会有的通病疑心和自我。
她疑心扶久昭会发现她害死固慈的真相,疑心扶久昭会背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