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林为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抹了把额际的汗“那个二公子……二夫人做的洛神花茶,我还没拿呢……”<p>
第一期的早熟稻收成後,紧接着便是第二期稻作的耕种,由于重新插秧不符利益,这里的第二期稻作是就着前期割下的稻头继续种,闵韬涵让农夫们将先期留下来的稻头整理得平齐,免得第二期的稻作生长速度不一,影响産量<p>
既然不用插秧又有了前期的经验,再加上上摺呈报的事扔给了林为善,粮行及仓库的建造也已竣工开始使用,闵韬涵夫妻便清闲了下来<p>
洛瑾得了空,便考虑是不是也在温州甚至杭州也开个药膳馆<p>
闵韬涵原以为她会搁置这事,毕竟京城那两家药膳馆当初只是为了支应闵允怀出巡所设,日进斗金是意外之喜,想不到她当真做出兴趣来了,他自也鼎力支持<p>
针对当地特有的气候风貌还有本地人口味清淡,喜食鲜与酸,少吃辣,所以清汤凉拌类的菜肴很受喜爱,洛瑾这些日子便不断捣鼓这些,做得多了就四处送人替她尝尝味道,不管是知州府衙丶闵家的佃户和农庄,都不时的能拿到新鲜吃食,那些佃户庄户们简直感恩戴德,到最後不仅闵韬涵长了肉,连林为善都跟着更圆了一圈,与闵韬涵议事时还会明里暗里打听二夫人有没有什麽新花样的吃食<p>
如今的闵韬涵因为洛瑾针对性的进补,自己又亲自巡乡下田,平时的打拳也没放下,已由原本的清瘦变为精壮,脸色也是红润健康,若是不说,根本不会有人相信他身上是带着宿疾的<p>
时序入了秋,路人身上的短褐换成了长衫,襦衣外加上了梢子,不过不似北方那种落叶纷飞的浓浓秋意,反而因为气候凉爽了些,街头更是活络,乌篷船,油纸伞,圆拱桥,蓝花布,形成江南水乡的生动图画<p>
就在这个时候,闵韬涵接到了京师来的家书,原来闵子书成功通过了秋阐,他已然由过去秋阐失利的阴影中立起,甚至还拿了举人第一名的解元,原本那些冷嘲热讽的人,全部闭上了嘴<p>
在温州的夫妻俩自是喜不自胜,闵韬涵立即执笔写了家书回去,里头特别提到洛瑾交代的一个提神醒脑的香包方子,还有几个补脑健脾的药膳<p>
香包让家里的婢女做出来给闵子书戴着,读书时保持脑袋清楚,相当不错;至于药膳则是大夥儿都可以吃,京师的深秋可是寒意深重,易令人脑袋昏沉,像闵家的男人便特别需要,甚至闵老夫人或张氏,冷日贪懒时也可以吃些<p>
回完了信,闵韬涵便与洛瑾上了马车,前往港边看看谷仓与粮行的情况,如今购置的稻子都已经存仓,港口为因应更大型的运粮船也需做些改建,现在便是等着港口的工事结束便可起行<p>
先来到了粮行,闵韬涵了解了一番收粮的数目,又到了粮仓观看储存的情况,确认一切没有问题後便牵着洛瑾缓步往港口行去<p>
此时日头渐落,映照在洛瑾的娇颜上,她的睫毛微微颤动着,笑意盈满眉梢,泛着樱色的唇儿微抿,目光着迷地注视着海的方向<p>
洛瑾的美并非倾国倾城,但一举一动都令闵韬涵很是心仪,晚霞的美丽遥远且虚幻,但身边人的美丽亲近又真实,似乎是有她这麽站在身边,他就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p>
海风吹拂,倒真有些凉意了,洛瑾娇躯微微一抖,闵韬涵正想说些什麽,她却取来了福生手上的斗蓬替他系上<p>
“虽然你身体已经没事了,不过保暖还是得做好”说这话的同时,她还可爱地打了个小喷嚏<p>
闵韬涵目光微沉,“你呢?”<p>
“我什麽?”洛瑾忙着替他的斗蓬系个漂亮的结,倒是没意会他在说什麽<p>
他眉微皱,握住了在他胸前忙活的一对小手“你的手比我还凉”<p>
洛瑾一怔,方才笑道:“我没事的,天气只要凉些,我的手脚就易冰冷,这是女子常见的虚寒之症,多动一下就好了”<p>
“你就只记挂着我,我冷了,你会担忧……”他微微一喟,忽然伸手将她往怀里光拉,斗蓬一掀,将她娇小的身躯一并包住“可知我亦挂心着你?你冷了,我亦不舍”<p>
“夫君……”洛瑾感动地擡起头来,他说得直白,却是她从没听过的最美丽的情话<p>
“都是你照顾着我,但我不希望你因此忘了自己”他深深地凝视她“你只要记得,当你累了,我的胸膛能让你依靠;当你冷了,我的手脚让你当成火炉;当你迷惘,我的智慧能给你方向……甚至当你老了,我的馀生便交给你挥霍”<p>
这便是承诺了她一世,多麽沉重却又多麽动人<p>
洛瑾偎进了他怀中,在他胸口偷偷拭去眼角感动的泪她对他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能得到他的爱情,她真的感到此生无憾<p>
夫妻两人依偎在港边,那动人的景象令後头一直因他们夫妻恩爱而大受刺激的福生都看得目不转睛<p>
此时,海面上红光大盛,洛瑾忍不住说道:“夫君,你看晚霞好美啊!还有半道彩虹呢!我从来没看过天空是这般惊人的颜色,像是将整个港口都吞噬了似的……”<p>
闵韬涵一直没注意天色,注意力都在她身上,经她这麽一说,才擡起头望向天空,不过看着看着,再关察了一阵子远处的海象,他原本悠闲的神情渐渐凝肃了起来,挥手唤来了福生<p>
“命人到衙门请林知州马上来港口一趟,要快,务必在夕日入海前到”<p>
洛瑾这才觉得不对劲了,退开他的怀抱之中,有些不安地问道:“怎麽了?”<p>
闵韬涵指着天空“夏秋之间,有虹如晕,有风无雨,再见海上涌浪,浪与浪间距离远,浪头低,但打至岸边却强有力,碎浪多,尤其是你看到的断虹……这些极像是飓风要来的前兆”<p>
洛瑾脸上笑意渐渐冻结“那怎麽办?”<p>
“虽然这些都是书上看来的,我也没亲身经历过,不过所有征兆都对上了,应是八九不离十渔民最熟知天况,现在是渔船回归之时,我们且等上一等,等渔船回港,和林知州一起问个明白便是”<p>
不久後林为善便到了,闵韬涵每次找他都莫名其妙,但最後证明都是事关重大,所以他亦不敢掉以轻心,抛下公务便急急忙忙赶来<p>
闵韬涵并不废话,开门见山地与他说到对于飓风的预测<p>
林为善任温州知州数年,也遇到几次风暴,察看了下天象与海象後,神情同样凝重了起来<p>
渔船纷纷归港,闵韬涵夫妻与林为善便一艘艘问明了海上的情况,果真经验丰富的渔民们都对飓风可能的来临表示忧虑,他们此时归港其实也是提早回来想做些防范,等于肯定了闵韬涵的猜测<p>
终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但大家的心情却是比天色还要阴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