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发鹿文学>真少爷和假少爷he了乐文 > 第39章 县试十 咱们抓阄抽一家阁老灭了(第2页)

第39章 县试十 咱们抓阄抽一家阁老灭了(第2页)

但他预感没错,下一秒他就见便宜爹笑得那个奸诈,透着要死一起死的疯狂:“你是打算好好练字呢,还是在这考棚,让臭鸡蛋臭豆腐,甚至恭桶陪着你?”

“好好练字!”苏敬仪果断选择,甚至撒腿就往书房跑,立马屁股坐上楠木交椅,甚至手握羊毫,一副认真练字的模样。

随後而来的苏从斌见状冷哼了一声,吩咐亲随将苏敬仪桌案上所有文房四宝全都拿掉,只留石板。

瞧着光秃秃的桌案,苏敬仪默念一声断舍离後,带着些不适揉揉手肘。

这麽变丶态的办法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

毛笔讲究的是右手五指按丶压丶鈎丶顶丶抵"齐心协力笔执稳,而後悬腕而书。而他苏敬仪难就难在——悬腕这事上。

现代写字姿势,简单来说都是手腕要贴着桌面的。而书法是悬腕,就是腕部悬于空中。甚至更高级的要求是悬肘法。

就是将腕部和肘部都悬于空中!!!!

据介绍这种悬肘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面上,所以不会因为桌面尺寸大小而束缚了手脚。不管写大字还是小字都非常合适,是最佳的书写方式,也是所有读书郎普遍采用的方式。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采用此法,例如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

回想着自己被塞进脑子里的书法知识,苏敬仪又一次手肘碰到石板,发出“Duang”的一声脆响。

苏敬仪:“…………”

苏从斌瞧着疼的泪眼汪汪的亲儿子,无奈开口:“你要不站起来先练练运笔控笔?我再找找书法大师,请他们来教你?”

“书法大师要在不行呢?”

“那就只能按着文人世家的办法,把你手腕吊起来练了。”

苏敬仪抽口气:“我先自己练练。三个月後不行,您再找老师。不然就咱们这父慈子孝关系传出去,对您孙子以後不利。”

苏从斌闻言撞见苏敬仪面带决然的神情,咬着牙回应一句行。而後逼着自己不去看咚咚咚似乎瞧着石板桌案配乐的亲儿子,认真将大兴县前六年的县试文章再研读一遍。

大兴县县令,因天子脚下的县令,出的考题基本是按着帝王心意走的,都是务实为主。但纵览六年的考题,也能发现两任县令在出题方式上也带着些自己的风格。前任是江南人士,带着水乡的浪漫温婉,出题方式也婉转。现任县太爷是山东人士。上任这些年,家乡逢旱灾,他的题出的很多就关于农事。

而另一边,因为疼痛终于长了些记性的苏敬仪渐入状态,一笔一划的,力求自己运笔流畅。因全身心的投入,倒是没一会儿冒出些细密的汗珠,甚至苏敬仪又又又觉得自己饿了。

没办法,这具身体先前也真亏损。

动脑子也真饿。

苏从斌:“…………”

武帝:“…………”

武帝看过好戏,回宫的路上忍不住跟钟刑讨论:“这到底是属于懒人屎尿多还是身体有病?苏从斌也没发昏,不让孩子因守孝光吃素啊。这应是荤素搭配的,怎麽苏敬仪才一个时辰,又饿了。”

“主子,这不都说半大孩子吃穷老子吗?这正长身体阶段,饿可能正常的。”钟刑感慨道:“再说,能吃是福!”

武帝理解的点点头,“你叮嘱一句,别把苏琮给饿了。咱们试炼归试炼,身体还是要紧的。活着长长久久,才能给朕增光添彩。”

“卑职得替苏琮谢您隆恩了。不够卑职得酸一句,这天才就值得您这麽上心?那思恩也有武学天赋,您也稍带一句,让他也得吃饱啊。”

看着钟刑一副吃味的表情,武帝失笑一声:“行让他吃饱。不过还得朝苏琮学习。看看,才十岁啊,知道自己任务是围绕农田,就积极阅读农学书籍积极整理,连赚钱经营都想着肥土。而那些阁老尚书,要是有这积极性,何至于二十四孝弄出好几个版本,一副自己很积极的模样,借此想要内涵武勋内涵朕偏袒武勋?结果呢?又大半月过去了,最终版本,还没定稿!”

话音落下,帝王的杀气是真实不带遮掩的旺盛。

钟刑对此非但没劝着帝王息怒,自己眼里也是簇着熊熊烈火:“主子,您吩咐一句,卑职带人直接去砍一个脑袋,那些人就知道怕了就知道办事了!”

“三天之内再没结果,咱们抓阄抽一家阁老灭了。再说了,阁老也不是从古至今都有的职位——”武帝眼里带着寒意,不急不缓开口诉说:“朕重新立一个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或许会刺激起来。”

钟刑听得“一人之下”的话语倒是不敢凑趣了,甚至还敛声屏息,连大气都不敢出。

与此同时,首辅阁老似感到帝王雷霆之怒逼近,带着铺天盖地,直击灵魂的威压。他是难得的着急,也顾不得各种体面,将文官们,各种势力的文官魁首全都邀请到自家,话语直白而带着杀气:“诸君,咱们虽有分歧,但今日必须得定下大周的二十四孝,否则可能明日就是咱们的死期!”

“武帝为何为武帝,你们要是记不得,本官亲自给你们讲讲?”

迎着这一声带着血雨腥风的话语,在场衆人不管是现场经历,还是从师父从岳父从前辈口中听闻,这一刻面色都不由得变了。

厅房内诡异的死寂。

也不知过了多久,最终东华书院派系的魁首,亦也是北方寒门魁首——黎阁老率先出了声,斟酌着率先开口:“董兄海涵。”

这称呼一出,首辅阁老也点了点头。今日的确是不提朝堂关系,只作为孔门子弟商谈。

见状,黎阁老一脸愧疚状:“那苏家子虽眼下与我东华书院毫无干系,但到底昔年也拜在我师弟名下。他当晚来断绝师徒关系时,曾道过一句围绕百姓衣食住行做学问。我这些日子细细想了又想这些词汇,才想起一件旧事。昔年帝王微末时期结交的好友韩山,亦也是败与父母之手。且因韩山出事,差点毁了武帝爷开海的规划。後来还是镇国公得胜归朝围兵京城,才压住那守旧的老臣,开了海。”

那时,确切说是逼宫的架势。有些墙头草甚至都琢磨开城门了。

当然不过三日,这些朝臣,包括阁老一下子换了两个,尚书等也死了三,其他文臣……可以说直接血洗了一般朝堂。

各派魁首们闻言互相对视一眼,面色沉沉。

昔年,他们有些也出过力,借此才上位。但官场们,即便是从龙党,也会有文武之分,也会有裙带和实力派之分。小矛盾避免不了就会有。

首辅阁老狠狠吁口气:“今日是论学术。黎老弟的意思是,咱们得加个劝谏父母遵纪守法的?”

“小弟以为《寒窗课子图》不错。”黎阁老缓缓道:“北宋名臣寇准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

在场的都饱读诗书,听人这麽一说也就知道典故了。

寇准少年进士得官後,其母病逝了。病逝前,寇母亲手绘制了《寒窗课子图》,并在上面题诗一首:“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儿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并叮嘱仆人在合适的时机交给寇准。

後寇准仕途顺利,做官一直做到了宰相。寇宰相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请来了两台戏班子,准备大宴群僚。老仆见状就将《寒窗课子图》交给了寇准。寇准边看图边读诗,不觉泪如泉涌。後寇准撤寿宴,辞寿礼,清正廉洁,勤于政事,终成一代名相。

这典故历来多用于家风教育,用于慈母言传身教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