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天子门生(七)简言之老子有钱了!……
“还有“事涉疑似”的案件和“之类”案件这两大类案件,皆有具体细分的各种情况。原告苏敬仪一一列举不尽。”
苏敬仪啜泣着,暗中祈祷武帝赶紧换一个人答题。因为接下来两大类他想了又想,真有些记不清楚具体的用词,不像第一条。
到底是PPT前三张。
就像学渣复习英语,永远是“abandon”!
印象还是深刻的。
苏敬仪可以法言法语,专业范。可若是再解释接下来条文,就有些含糊不清,反而漏出马脚来。
武帝看着明显是压着嗓子哭诉,透着些求助意味的苏敬仪,阴沉着脸直接剐着三司。
就见三个老帮菜,就像被风干的白菜一样,直接干煸枯黄。乍一看,似乎还有些可怜的架势。
当然细分起来,三人还有些细微的区别:
直接被指“五听制度”丶“证人审查”两大审讯制度有问题的刑部尚书没了惯来高高在上的从容,整张脸毫无血色。甚至脊背都开始佝偻起来,一副多年英明荡然无存,不敢见人的羞愧模样。简言之,还算可以废物利用的官!
左都御史是颤颤巍巍,似乎都没了脊梁骨,能够随风摇摆。但小眼神却是时不时的瞟向押入进来的一串串被告们,而後又目光希冀又狠辣的瞅着朝臣们,最後是哀怨无比的“昂首望着”首辅阁老,一副哀求人看在同属文臣的颜面,看在维护三司权威的份上,替三司开口说句求情的话语。简言之,没救了!
向来谨小慎微的,窝着的大理寺寺卿,目前看着还能维持一点所谓的三司风骨。
但这三个,明显的还是沆瀣一气的玩意!
更为确切说今日的审讯完全不严格,不是因为“政治案件”让他们懵了,而是他们三,甚至更多所谓的法律世家是打心眼里认为武将就是莽夫就是不懂法,是以为律法就掌控在他们手里,甚至以为他们就无法替代!!!
因此才会当衆也不严格按着律法规章办事。
甚至追问起来,或许还会来一句“八议按律就得交给帝王裁决”,把自己推的干干净净!
暗暗结合衆人以往的行事风格做着揣测,武帝客观而言是着实希冀苏敬仪小嘴叭叭叭的再炮丶轰几句。毕竟没有比苏敬仪更为合用的靶子。
哪怕说错了也没事。
反正最後大不了来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哦”!
群臣们要是再斤斤计较,都显得自己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再说了苏敬仪还有丹书铁券!
察觉到帝王未尽的小眼神,镇国公轻轻碰了一下定国公。
定国公瞠目结舌一瞬,缓缓擡手拍掌。掌声之大,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甚至有种想要一巴掌拍向所有朝臣的气势。
啪啪啪啪的掌声也因此将所有人视线吸引了过来。
发现衆人都看着自己後,定国公有感而发状,慢条斯理的自己引怒火,用词尖锐:“说得好!三司,疑罪规定我一时半会我还没理解。你们可以先说说为什麽先入为主认定孔睿他们不能当证人?你们三司就这麽办案?是督察院丶刑部丶大理寺部门有问题,还是你们这些当官的有问题?”
把部门拎出来了,我看哪个文臣还敢官官相护,为了所谓的文臣颜面!
定国公就差把这话直接写在脸上了,他起起伏伏多年被锻造出来的一双锐眼,是当衆毫无顾忌的从阁老开始横扫过去。
首辅董阁老迎着似鹰隼一般,锐利甚至还明亮的眸子,瞬间觉得自己被灼了眼。他哪怕劝帝王要大局为重循序渐进改革,可眼下定国公率先开了口让三司依旧公正严明了,那他……他也实实在在没脸开口说话啊!
因为他也先入为主了。
因为他甚至也带着些高傲,认为这场登闻鼓是“入阁斗争”一环被无辜牵累的苏敬仪一行人不愿意当靶子,从而进行反击。
所以将这案归咎成政治案件。
如何裁决都由帝王旨意。
是万万没想到苏敬仪还真对得起第八名的成绩,是直接用法,是“规规矩矩”要求按着法律条文来办事!
甚至还如此精通法律,甚至会运用法律!
像个成熟老练的讼棍!
以致于原先所有的万千揣测,原先琢磨出来的官场分寸都在苏敬仪这“愣头青讼棍”的攻击下显得可笑至极!
连首辅阁老都闭嘴不言,一副羞愧无地自容的模样,其他朝臣见状自然也不愿开口出列,替三司多说一句回旋的话语。甚至某些人还恨不得暗中许愿左都御史干脆去撞柱来个以死明鉴得了。毕竟言官谏臣嘛,死谏很正常。
或许只要闹出人命来了,这事或许才有回旋馀地呢?
否则三司一个比一个从今後没脸在朝堂开口说话了,公信力力荡然无存!
一直警惕文臣的镇国公敏感察觉有些人神态不太对劲。当即他凝神运功,拿出战前对战的全部精力来,边开口扬声道:“定国公,您少说一点了。这大兴县考生一半是文臣家的崽,是三司同僚孩子。大家平日上朝擡头不见低头见的也是情谊。按着他们开口的利害关系人逻辑来看,这三司说起来也得避嫌啊!”
家里孩子参加县试的文臣们听得如此直白,将矛头对准“考生家长”的话语,心中咯噔一声。他们眼下甚至看都不看去看被告区一眼,唯恐看到自家孩子。对于他们而言,唯一庆幸的便是碍于人情,才让自家子弟下场。
简言之,罪魁祸首不是他们。
而是翰林院而是黎阁老为代表的东华书院!
与此同时,武帝似笑非笑的看向三司。
迎着帝王横扫过来的冷戾眼神,就差直说“保三司权威性,是贪官污吏徇私舞弊毁律法公正的”的眼神,大理寺寺卿一个颤栗,拉着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一起跪地。
互保没审查到位这事,他们也的确有错,倒不如痛痛快快认了错。毕竟三司没了权威性,可皇家有了权威性。因此也算变相捍卫律法尊严。
倘若此刻还显摆言语能耐,那恐怕三司今日後都直接没了!
“皇上臣等有罪……”大理寺寺卿结结巴巴开了口:“是……是臣等斗胆以为八议……”
武帝听得“八议”一词,听得自己心中猜测成为现实,当即连脖颈都黑了。
他直接拍了一下龙椅扶手,豁得一下站直了身,真正居高临下的俯瞰着三司,俯瞰着朝臣:“按律主审呢!你们三人作为主神官吏,下跪认错。岂不是在百姓眼里,更是在揣测上意!更是让六人遭受泄题的控诉,从此後再也无法澄清?!是彻底琢磨着泄题成为疑案,跟随他们一辈子,无法盖棺定论?甚至成为後人研究大周律法的一个案例?让後世的百姓都质疑大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