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迎战府试二集齐十张奖状,换皇子出阁……
捋来捋去,苏敬仪也没捋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错,于是就不打算管了,“正月十八正常开班授课!你们几个都来啊,苏琮县试笔记在我手里呢!”
在场所有人都傻烟了,定国公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你!”
“舅公别生气别生气!”瞧着老爷子面色铁青,着急上火的架势,苏敬仪赶忙道:“咱们第一届嘛,大家观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寒门为什麽观望?口口声声读书难,书本费都那麽贵!”定国公气得牙根都紧咬:“一当所谓的百官之首,老子脑子嗡嗡嗡的,全都这些破事,全都这些哭穷的!”
“都哭穷了,那免费的为什麽不来?!”
他是真不懂这些穷逻辑。
当初管兵部,到底是武将多,文臣少,是兵部文臣朝武将这个主流靠拢,用兵法管理就行。虽有些小打小闹但大体上还是挺顺遂。现在阁老奏折要经青官处,那六部那大理寺宗正寺钦天监那……是文臣主流。
在治世理国这块,文臣多。
文臣还特会写。
引经据典的,好些骂人的话他都看不懂。
苏从斌这个专门针对科举读书的状元郎也不太懂,皇帝虽然指了两博学多才还有点野心想往上爬的文官专门给他答疑解惑,但文臣笔杆子一天写三千字废话……
气得他是每天早睡早起,吃饱喝足,锻炼身体,争取活到九十九。
反正他只要不死,就是辈分最牛逼,功劳显赫的武勋加双承恩外戚!
就能硬生生撑着。
撑到苏从斌能带着改革地方的功绩回来,撑到苏琮延武这些年轻人长大!
可他也想撑着年轻的,能办实是的人长大啊!
与国对大周有利,与私百姓富裕,他国公府的食邑也多。
按理说,像他这样有国心,也有自己一点点小心思的人才是大多数。
可这蹴鞠山庄就邪门了!
他堂堂百官之首,明面上罩着的,竟然连个攀龙附凤的读书人都没有?
“他们哭穷是为了用自己的苦难彰显自己的成功啊,”苏敬仪给人拍肩,宽慰道:“舅公,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他们辛辛苦苦几十年寒窗苦读,靠着自己摸爬滚打,甚至可能还抛弃糟糠之妻做女婿党,获得利益获得好处。结果一看跟他们昔年同出身的年轻人,竟然能够轻轻松松读书,不用在为诗会请帖绞尽脑汁不用为阿谀奉承伏低做小说违心的话……”
举例说明,苏敬仪言语更直白两分:“朝中已经功成名就的部分寒门自然是不愿了。这也算人之常情,毕竟我也会想我吃过的苦凭什麽同阶级的不能吃?所以安乐侯来读书,我就很欢迎啊。”
“他减肥肯定会超级痛苦的。看着他痛苦,我就会觉得心里很安慰了。”
在场的大周贵族少年们听得这话,眼角馀光瞄了瞄苏琮。
苏敬仪说的小心思其实他们也有过。所以之前对于真假少爷,他们也唯恐天下不乱恨不得两人打起来。毕竟苏琮是真真实实占了苏家的资源啊,甚至苏琮还那麽厉害,把他们都衬托黯淡无光。
但眼下兄弟,不,叔侄两关系还挺好啊。
且带着他们也算“吃香喝辣”。
定国公想想比权势更难揣测的人心,感受着小年轻几乎写在脸上的情绪变化,缓缓吁出一口浊气。但一见苏敬仪视线看着擦汗的安乐侯,眼眸微微一眯,感觉自己电光火石之间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于是他眉头一挑,目光都带着些凌厉看向安乐侯,问:“护国长公主最近在干什麽?”
此言不亚于惊雷,震得小年轻,连带苏敬仪也瞪圆了眼,定定看着安乐侯。
被注目的安乐侯:“…………”
听到自家老娘的封号被人亲舅舅念的是那个意味深长,安乐侯赶忙弯腰。虽然有些喘,但礼仪却是乖顺表达到位的:“回舅公,我娘在陪祖母伺疾,研究红薯煲汤做软糯的药膳。他们新研究出来的红薯饼,我今日还带了厨倌给琮哥他们现做。”
虽然她娘是挺宝贝他,但去年过冬後老国公爷就不大好了,连带太後这个当女儿的也没什麽精神。因此作为老国公唯一的外孙女,护国长公主殿下还是很贴心的,忙里忙外。
“你爹呢?”
“我爹在带兵啊。”
“没带兵在路口堵截吧?”定国公问:“琢磨设第一道筛选学生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