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临下山,易修又回头看了看那鼓起的坟包,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一下子就觉得後脖颈发凉。他连忙转过头跟着其他人下山了。
下了山之後,他忍不住还在琢磨这件事。
回到办公室,炮叔已经不见了。
易修便去了一趟档案室,正好看见妇联主任莲婶跟一个党员代表说话,见他过来,顿时来了劲,“哎呀,易修啊,你来得正好!”
易修顿时警铃大作,不用猜他都知道为了什麽事情,连退出去都来不及,就被莲婶一个起身抓了个正着,只能硬着头皮上去问,“莲婶,有什麽事吗?”
莲婶拉他坐下,“你瞧瞧,你也老大不小了,我不正瞅着给你介绍个对象。你人品相貌这麽好,婶一定给你介绍个好的,你想要个啥样的姑娘啊?”
易修尴尬地摆了摆手,“我这不是也不会说话,不会讨女孩子欢心嘛,还是顺其自然,看看缘分吧。”
“哪里的话?咱们村年轻人就属你聪明会说话,你看前段时间帮着卖了不少橘子,人人都夸你有本事呢!”
说到这里,易修连忙岔开话题,“莲婶,说到这里,您在正好,也省得我查档案了。我想问您一件事情。”
莲婶一听,有正事问自己,顿时来了劲,“哎呀什麽事你问我准没错了,十里八村的哪家姑娘多大了长得怎麽样我都知道!”
易修忙道,“不是问哪家姑娘的事。我想问阿三叔他家媳妇儿的事。”
莲婶这才恍然大悟,“你说阿三啊,他家媳妇可老实了,阿三这些年穷成这样,他老婆起早贪黑,吃了苦哟。”
易修连连点头,“阿三叔以前是不是讨过一个媳妇了?”
听到这话,莲婶顿时煞有介事点了点头,压低声音凑过来说:“是啊!当时死得好惨,尸体捞上来都泡胀了,有我这身材两个这麽胖了,肚子里还怀着娃。我们都不敢去看。”
这件事情发生在很多年前,易修当时很小,也忘记了当时的事情,按照莲婶的说法,死得这麽凄惨的,肯定也不会让小孩子看到。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
但是听到莲婶提到“捞上来”,他就忍不住头皮一麻,定了定神才问:“莲婶,给我说说,她是怎麽死的?”
莲婶说故事很有一套,绘声绘色,说得很生动。被他这麽添油加醋一说,易修也差不多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事情发生在二十年前,那个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也并没有和现在一样种满果树。但是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附近有一个湖泊,名叫观音湖,村子面朝长江,长江的支流穿过村子。
因此许多人都划着小船在水里求生计。夏季的时候,湖里的莲藕长得好,满湖的荷叶荷花,村里的妇女就靠采摘莲花莲蓬赚取一些生计。
村里的汉子就在河里架一种捕鱼的渔网捞鱼。这种渔网早些年他还见过,这东西是用小碗粗的竹子做成一个架子架在岸边,形成一个类似杠杆的装置,另一头一张铺开的大网,这边用绳子牵动杠杆装置可以把网整个吊起来,鱼在中间就跑不了了。
还有一些人用迷魂阵在长江里捕鱼,但是禁渔之後,只能在晚上到长江上干这个。
阿三当年家里情况很不好,他为人比较老实,还算吃苦耐劳。後来经人介绍,就给他讨了个外地的媳妇。
阿三每天白天除了下地干活儿,就是在河里拉网捞鱼。到了晚上就去长江里面摆迷魂阵。
事情就是发生在某一天夜里。
这天阿三也跟以往一样,大半夜划着小船往长江中心去捞鱼。因为那段时间长江里鱼多了起来,他便带上了媳妇去搭把手。
结果因为太困乏,阿三在船上睡着了,等他醒过来,也没看到自家媳妇,顿时慌了,等他回到村里,找人来捞,也早就找不到人了。
结果一个多星期以後,隔壁村的一个孩子在江边放牛,牛在江边饮水,看到江边漂着个胖子,连忙拉了家里的大人去看。
谁知,这根本不是什麽胖子,而是被江水泡胀了的尸体。提到尸体捞起来的样子,莲婶还心有馀悸。
“你不知道,捞起来的时候那尸体的样子,都不成形了。要看着那身衣服才知道这个人就是阿三的媳妇。”
这个时候易修就有些不解了,二十年前,村里已经开始实行火葬了,为什麽铁叔会说尸体不可能一二十年了才开始发臭?
那尸体肯定是没有被火葬掉的。
“那为什麽尸体当时没有送去火化?”
莲婶叹了口气,“你不知道,已经成了那个样子,都不能搬动了。我还听说,那火葬场的门尸体都进不去,已经涨得老大了。”
易修心里觉得这个原因不太可能,但是姑且就这麽听着吧。他就点了点头,“後来呢?”
“後来?哪有什麽後来?後来就下了好久的雨,村里的路也淹了,尸体就这麽冒着大雨,被埋到了山上,当时丧事还是镇上的黄大仙操办的呢。”莲婶叹了口气,“他媳妇肚子里还有个孩子,一尸两命,说来真是可怜。前几年,他才又讨了个媳妇,生了个娃,结果娃也没了。”
这事儿易修有点印象,说是这两年村里玩水淹死的就有四个孩子。因此每到夏天村里的村干部都要到各个农户家里宣传安全知识。
方才莲婶又提起镇上的黄大仙,一时好奇,易修便问:“镇上的黄大仙?”
“是啊,据说是现在这个张大仙的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