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96章村镇日常青瓦屋顶七十……
宋新雪也不是一来就想卖田地的,昨儿把自家男人送去医馆,因他们去的晚,医馆里的大夫已经回家休息了,医馆里只有一个学徒,也说不清要多少银子,只说怎麽也得几两银子才能治好。
宋新雪手上就带了三两银子,就担心万一银钱不够再耽搁了,只能把手里的银子都留在他身上,让孩子看着後她就急匆匆地回家筹钱了。
今年家里大女儿刚出嫁,前头又把小儿子送到了私塾,前前後後不少事儿,家里的积蓄也快花完了,哪曾想会发生这种事,没法子只能去借钱。
先去的她大伯哥和小叔子家,原想着都是亲兄弟,平日里来往也多,至少能借到一两银子,结果前者说家里今年要娶媳妇,积蓄都拿去当彩礼了,但她既然开口了,怎麽也得借她,宋新雪听到这儿还松了一口气,下一刻这口气就哽在了心口,借是借了,借了一百文钱。
宋新雪说不上来那一刻是怎麽想的,整个人都木木的,按理她是应该感谢人家借她钱的,可这点儿钱能做什麽呢?她不想接,又担心万一到时候就差这一百文的药钱,最後她还是接了,再三保证会在年前还钱才离开他家。
小叔子家她也去了,这回没有什麽理由了,就是说家里拮据,这话不算假话,当年分家小叔子家和他家分到的东西都不多,今年他家又添了个孩子,宋新雪勉强笑了笑便想出门,又被她弟妹拉住了,“嫂子,多的我们也拿不出,这里有一两银子,你先拿去。”
说是一两银子,其实是两块碎银子和几百文钱,用荷包装了满满一荷包,宋新雪拿着手都在抖,除了感谢再说不出别的话。
回家的路上路过沈家,突然想起之前沈家在买田地,宋新雪停下脚步往里看了一眼,瞬间下定了决心,卖田。
这会儿宋寻春劝她,宋新雪眼泪都快下来了,连连眨眼把眼里的泪逼退,才笑着道:“多谢嫂子,我已经考虑过了,伤筋动骨一百天,他这回摔了不知道什麽时候才能好,借了钱一时也还不上,趁现在你们愿意买,还是卖了的好。”
宋寻春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情况就算是帮忙也觉得有趁火打劫之嫌,她偏过头看向林樾,眼里询问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林樾也顺利地接收到了,点点头,看向宋新雪,“婶儿,你的意思我们都晓得了,这样,你原是想卖四亩田,之前我们买的上等水田,一两六钱银子一亩,这回您家,只要田没问题,我们还是能给这个价,您不如先卖两亩,这样也有三两二钱银子,若是还不够周叔治伤,您到时候再来找我们卖剩下的两亩如何?”
不算借的钱,总共也有近七两银子,想来应该够了,宋新雪立马点了头,再三谢过林樾几人,随後直接把地契拿出来了,“这里是我想卖的四亩田,其中这两亩更靠近你家的水田,剩下两亩更靠近河边,樾哥儿,你看更想要哪两亩。”
林樾几乎没有犹豫,“婶儿,各要一亩可好?”
“自然是行的。”宋新雪说。
事儿定下,林樾就回屋拿了银钱给宋新雪,除了沈淮之去是去私塾,剩下的人都去了村长沈广初家,不过半个时辰,就把买卖水田这事儿交接好了,最後一步去县城请官员做见证倒不急在一时,因买卖的数量少,可以等村里再有买卖的时候几家人一道去,也可以等来年交税的时候再去。
这段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宋新雪也没再来,想来是够了,林樾和沈凌之依旧每天去镇上摆摊,除了点心,各种热饮子也是每日轮换的,今儿红糖姜茶,明儿就是红豆沙圆子,等酒酿做好还添了酒酿圆子,一碗三文钱,买的人也不少。
因添了喝的,所以愿意在摊子上坐一坐的人也更多了,一碟点心,一碗热饮子,就能坐半个时辰,若是恰好遇到一个健谈的,能坐一个多时辰。
林樾也不介意他们坐,全当增添人气了,因为他就是那种看到铺子或是摊子里人多就想去凑热闹的,若是里头一个人都没有,夥计再怎麽吆喝他也不想进去。
日子就这样平静如水地来到了立冬这日,十月初七,烧窑的窑匠终于把青瓦全烧制好送来了沈家,一大早,窑匠和他儿子就赶着车来了,一辆牛车,一辆骡车,蹄子踢踢踏踏的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他们来的早,正是临水村人下地的时候,一进村口就遇见了不少人,李窑匠勒紧缰绳,笑问道:“这位妹子,请问沈正初家是从这里走吗?”
被问的人好巧不巧正是郝雨兰,她一看车上的青瓦,瞬间就反应过来他家是要翻新屋顶了,早在几天前沈正初就去了他家,问岩之要不要去他家做工,沈岩之自然答应了,他正愁找不到活计呢,不仅是他,连沈广初都要去的。
“正是,你从这条路进去再左转,河边那家就是了。”
李窑匠谢过郝雨兰,赶着牛车径直去了沈正初家。
当时去订青瓦的时候就约好了这几日会送来,所以家里一直有人在家等着,今天在家的就是宋寻春,不过这会儿还早,所以林樾两人也还在家,正在竈房里忙着蒸点心。
宋寻春刚把人迎进来,林樾就一溜烟跑回了屋子,从匣子里拿出了荷包,之前已经付了五两银子的定金,剩下的得今天付清。
林樾随手翻了翻,捞出几块瓦片细细看了,不见什麽裂纹,便开口问道:“李窑匠,不知总共多少银钱?”
李窑匠出门前已经算得清清楚楚了,这会儿说起来一个磕巴都不打,“一共一千八百块青瓦,家里还有几车等会儿送来,刨去之前付的五两银子,还得十八两四钱银子。”
林樾点点头,把手里的荷包递给宋寻春,低声道:“娘,我和凌之得去镇上,你记得每车都检查一遍再给银子,免得以後拉扯不清。”
宋寻春扫了一眼牛车,回道:“放心吧,家里有我呢,你们快些去镇上,早去早回。”
因惦记着家里的事儿,林樾两人在镇上待到中午,把东西卖了个七七八八就回来了,剩的点心除了自家吃的,剩下的全给林杨带回家了。
林樾并不常来祠堂,沈淮之出来瞧见他还有些疑惑,“怎麽突然过来了?可吃饭了?”
林樾摇摇头,“今儿窑匠送瓦片过来,我有些不放心娘一个人在家,便提前回来了,路过这儿听到说话声,想着应该是下学了便来等你一起回去。”
沈淮之温朗一笑,眼里的高兴都快溢出来了,林樾不是第一次来接他,但每一次过来他都很高兴,一出学堂看到林樾站在树下的身影,一早上的疲惫都瞬间消失了,满心满眼都是林樾的样子。
学堂里的学生临近饭点是最坐不住的,外头什麽动静都能吸引到他们,有的时候林樾过来得早,等无聊了就会在树下揪叶子玩儿,还有就是像今天这样,沈淮之刚出门,林樾刚进来,说不上来哪种更好,总归都是高兴的。
两人携手出了祠堂,沈淮之才道:“估计明天就得开始干了,我这里腾不出手,你和凌之也不用管,有爹看着就行了。”
林樾也是这个意思,他和凌之的生意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但也还没到之前一天赚两三百文的时候,要是现在停了,到时候又得重头再来,实在是不划算,与其他们俩在家,还不如多招一个工人。
“那我们下午早点儿回来,对了,爹有说工钱要怎麽给吗?要包饭吗?”若是包饭,那他就得调整摆摊时间了,总不好让宋寻春一个人做饭。
沈淮之还真没问过他爹,“等会儿回去问问爹吧,我估计是不包的,都是一个村的,回家吃饭也方便,不过可能会多给两文钱。”
严格说起来,其实包饭对沈家来说更划算,村里之前有找人做工的,一顿也就一碗杂粮粥,两碟小菜,白面白米饭是不会有的,毕竟自家也吃不上,至于肉那就更不可能有了,菜里有点儿油就很不错了。
回到家,沈正初果然也是这麽想的,村里招工给的钱会比镇上少些,不过沈家定的是七十文一天,镇上给的少的也就这点儿钱,若是包午饭,那一天就少两文钱。
翌日一早,天刚亮,村里来做工的人就到了,听完沈正初的话,六个人都选了不包饭,七十文一天,沈家人也没意见,这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
林樾给他们倒了水,就和沈凌之一起去了镇上,他俩前脚出门,後脚里头就开始干活了。
最先翻新的是林樾和沈淮之的屋子,林樾今儿一起来就收拾好了,衣裳被褥全塞进了衣柜里,剩下的也用席子麻袋盖住,以防落灰。
横梁木都是之前就备好的,一片一片的茅草从房顶扔下来,重新打扫过换上横梁,等下边的人把瓦片送上去,左右两边同时开工,不多时就装完了两筐。
沈家人给的工钱高,热水也一直备着,来干活的本就是手脚麻利的人,这会儿干得更起劲了,总不好让沈家人觉得钱白花了,再者,他们也想着沈家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说不定什麽时候就要盖新房,现在留个好印象,到时候招工肯定会先想到他们,又能赚一笔。
林樾真是没想到他们手脚这麽快,下午他们到家的时候,他和沈淮之的屋子就翻新完快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