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
十一年後。
澧阳城作为越澧的都城,城门口每日都热闹非凡,有往城里去讨生活的丶有去探亲的丶有去谋机遇的,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而为了保证都城安全,这里的城守可以说是整个越澧最严格的城守。
“您就通融通融吧!求求您了,实在是路上耽搁了,就晚了一天!”
“晚半天都不行,下次办路引的时候记得留富馀量!下一个!”
“诶官爷……这是我的路引……您给看看……”
城门前每日都排着长队,想要入城门的人乖乖地准备着自己的路引,不论是那些准备入城的外官还是平民百姓,都一遍一遍的检查着自己带的东西,生怕没哪里有问题进不了城。
只除了一个人。
宋老伯看了眼那越来越近的城门,又看了眼排在自己後面的丶眉眼长得十分好看但目光却有些出神的小夥子。
这小夥子看起来二十多岁,眼睛很大,一身青色的袍子看起来有些发旧,但用料不像是他们这种平民百姓穿的麻衣,可他也并没有像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一样戴上发冠或者发簪,只是简单地用一根草绳将头发绑了,搭在一侧肩膀上,看起来应该是过过好日子,但又家道中落的样子。
这小夥子并不像其他那些快进城的人那样紧张地一遍又一遍检查着自己入城用的路引,只是盯着一个地方发呆。
宋老伯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那是城门口等着家里大人入城门等得无聊的小孩子,小孩子们虽然才刚刚认识,但已经玩到一块去了。
“夜惶惶,不得灵,巨门一怒血染庭!幸得天户佑安宁,泽苍生,保长明!”
小孩子们疯玩得没有个主题,口中念着几乎是传遍越澧的童谣疯来疯去地跑,大人们专注于手里的路引,也没人管,顶多是轮到了才被叫过去。
于是宋老伯便认定了这年轻人不过是闲得在发呆,他便接着想,这人既然过过好日子,那想必应该是读过书的,宋老伯心里盘算着,将手里的路引试探地递过去,小心地问道:“诶,小夥子,你识字不?能帮我看看我这路引有没有问题吗?”
青年回过神,看着递到他面前的丶被折过几次的纸,然後眨了眨眼:“什麽?”
看起来脾气不错,宋老伯便大胆了一些:“就是,这个路引……还得麻烦你帮我看看,有没有什麽问题?”
青年没有接那路引,只是在听到宋老伯的要求後,抱歉地笑了笑:“不好意思,我看不太出来。”
青年笑起来很好看,想来以前得多锦衣玉食才能养出这样好的娃娃,可惜……
宋老伯在心里叹了口气,这孩子是不认字吧大概。
但青年的下一句话让他一愣。
“因为我没有路引,”青年一脸无辜,“所以我也不知道能过那道城门的路引是什麽样子的。”
这让宋老伯惊住了:“没……没有路引?”
没有路引那你排队做什麽?
“是啊,”青年叹了口气,似乎十分苦恼,“我以为澧阳和其他城郭差不多,总能找到些卫兵的薄弱点潜进去,但没想到,这里还真是固若金汤,从卫兵的轮换制度到城墙,愣是一个缺口都没有,所以我只好来这里排队了。”
宋老伯不可置信地看了看他,又不可置信地看了看那马上就要轮到他们的检查。
这种话是可以在这大门口卫兵如此森严的地方说的吗?!
青年可惜地看了眼宋老伯手里的路引:“而且大家都把路引看得很严,我又不擅长偷盗……”
听到“偷盗”两个字,宋老伯急忙把自己的路引藏好,转过身大步往前一迈,和这青年保持好距离。
这都让他遇到了什麽人啊!
终于轮到宋老伯,他忙不叠地将手中路引送过去,那些守城的卫兵检查着路引,宋老伯在心里纠结要不要去和卫兵告发後面这人。
可这青年确实什麽都没碍着他,他告发什麽,检举什麽?
“好了,可以了。”
卫兵放宋老伯进城,宋老伯松了口气,他带着自己的包裹赶紧往里走了两步,然後又停了下来。
不对,他想,我现在已经入城了,没必要这麽紧张了啊。
于是他便缓下脚步,找了个靠近城门口的地方,他觉得,这块一会儿应该有热闹看。
宋老伯估计得不错。
只见那青袍青年走到城门登记出入的地方,卫兵按照惯例问询:“从哪来?”
青年温润的声音回道:“从东章。”
这回答让周围一静,卫兵擡起头看了眼青年,神色严肃起来:“东章?有路引吗?”
青年摇了摇头,面带和煦的笑:“这个,进城必须得要路引吗?”
那卫兵和旁边的同僚对视一眼,同僚立刻转身离开,想来应该是和什麽人汇报去了。
“必须要。”
卫兵一边回答,一边悄悄攥紧了挂在腰上的刀柄,周围的其他卫兵小心动作,将这人和其他的百姓缓缓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