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岁岁生平安
关于长命百岁这种话术,陈榆从来不信。
原因有二:一是他是无神论者,不信鬼神,不信来世;二是长命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更何况,老去也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人的记忆力会慢慢衰退,动作会逐渐迟缓,包括容貌也会不复年轻时的状态,就像是一块怎麽都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只能靠着拐杖或者轮椅蜗居在家中的一块角落里,混吃混喝,直至自己全身器官都彻底衰竭无法再运行,以最丑陋的姿态离开这个人世间。
没有什麽是永恒不变的,所以陈榆也从不相信永远,他只在乎现在当下手中所拥有着的东西。
但李不周却好像是信奉这一类说辞的,以前同居的那一段时间里哪怕是他无意中手滑打碎个碗碟,李不周都马上会凑到他身边,一边把他拉远,一边说“没事”,说完後就会接着跟上一句“碎碎平安”。
【碎了就是碎了,跟平安有什麽关系。】
当时陈榆就不理解,但李不周也只是冲他傻笑,乐呵两声,从没正面回过他这个小不解。
後来有一天,差不多也是入冬的时候,李不周倏然在睡前兴致勃勃地抱着他,提议说这周末要一起去寺庙里烧香拜佛。
陈榆本想拒绝,因为李不周提到的那个寺庙在半山腰,要爬上好长一段阶梯才能够抵达,更何况他下周一还要出差去外地见个新的合作顾客。
可李不周却难得固执地一直央求他,从後面抱着他,像叽叽喳喳的麻雀一样,在他耳边叨叨说:“阿榆求你了~你最好了~也就一天而已~”
“就当是为了明年提前讨个福气嘛。”李不周像是晃小孩似的在背後抱着他,让陈榆都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手机屏幕上。
“我知道了,你烦死了李不周。”
最後看在李不周对自己的再三讨好下,陈榆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那个寺庙倒也不是他头一回去。
第一次去的时候是陪同着自己母亲一起去的,当时陈榆刚升入高中,差不多十六岁左右。
他也不知道母亲为什麽会突然心血来潮想前往寺庙。
脑海中依稀记得对方好像从小在国外长大,接受得都是西方的教育。小时候在家中也不曾听对方说过相关的言辞,但哪怕不理解,陈榆还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因为那不仅仅是他时隔近十多年後能够与母亲再度并肩同行的机会,也是自出国以来他第一次收到母亲的来信,对方在邮件里说因为想念他,所以希望他能够与自己共同前往。
听到消息的时候,陈榆诧异于父亲对自己突然放行,甚至震惊对方亲自来到国外把他接了回来,可相比较之下,他心中更多的还是能看见母亲的欣喜。
毕竟,哪个孩子会不喜欢自己的母亲呢。
出发前的一晚,他不出意外地失眠了,在床上辗转反侧良久,都不能够顺利进入梦境,烦躁之馀,更是担心自己状态的不好让对方感到失望。
因此,没过多长时间他又从床上爬了起来,翻箱倒柜地找寻着合适见面又符合场面的衣服,最後直至天亮了才终于选中了一套自己还算满意的搭配。
可实际上,在真正见面的时候,对方却看都没有看他一眼,径直从他身边擦肩而过,目不转睛地踏上了陈榆身後的台阶,而他卡在喉咙口的那一句问候也随着对方离自己的渐行渐远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格,两格,三格。。。。。。陈榆沉默跟着眼前的女人的步调,调整着自己的节奏往上踏着阶梯。
从始至终他都与女人隔着五个阶梯,亦步亦趋地跟在对方後面。
一共近两千节的台阶里,他也望了女人近两千次,每走一节,都在想对方何时会回头看自己。
进了寺庙後,陈榆也照旧没有离开女人太远,女人走到哪里,他也就跟到哪里,就像是随行的家仆。
他不知道女人有没有意识到身後他的存在,但女人确确实实没跟他说过一句话,或者一个字,甚至连个眼神都没有落在他身上。
再後来,有位穿着素衣的师傅出来欠身迎接,带着女人和他到了一个殿前。
殿前空荡荡的,没有游客,只有他们三个人,就连殿里的那个香炉上也只插着零星几根已经燃灭的香。
两个蒲团规规整整地放在门槛地前方,殿的四周壁画上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传说画像,有的青面獠牙,张着五六只手臂,有的面无表情,睁着三四只眼睛,仿佛真的像是活过来的神仙悬在半空中,目不斜视地盯着入口,盯着他们。
陈榆无端地吞了口唾沫,手脚有点泛冷地站在原地,而下一秒,他就见女人径直地跪在了蒲团上,随後弯腰朝着殿中间的那座大佛拜下去。
他倏然间瞪大了双眸,本能地擡手去扶对方。但他刚迈出去半步,就被身边的师傅拦了下去。
他侧目,师傅一字未说,只是朝他摇了摇头。
陈榆眼睁睁地看着女人跪着扣了三个响头,每一计响头都如同鼓棒重重砸在牛皮鼓面上,耳边震得满是“轰轰”的馀响,刺痛得他脑子不断作疼,甚至连呼吸都困难起来。
女人扣完之际,陈榆再次准备上前,可这回又不知道从哪里再冒出来一位同样穿着素衣的师傅,当着他的面,把跪拜在地上的人轻轻搀扶起来,托着她的胳膊离开了殿里。
而这是女人当天第二次与他擦肩而过,对方还是什麽话都没跟他说。
也是等女人彻底离开後,原先带路的师傅把陈榆引到了另一处无人的地方,告知他女人在上个月不慎小産,腹中的胎儿也没保住,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