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贼,竟敢用奸计暗算小爷!今日暂且饶你一命,待日后再取你级不迟!」杨文广说罢,圈马回奔,跑回本阵,指挥将士作战。
令杨文广大感意外的是,南军的伏兵领,竟是一员女将。只见她约二十来岁的年纪,顶凤翅盔,身披八宝锁子甲,内衬樱红色战袍,腰围虎皮征裙,脚踩凤头靴。长得面若桃花,腮如绯云,两道柳叶眉弯弯如月,鼻若琼瑶,目似流星,朱唇如点绛,肤色赛凝脂。杨文广不由一愣,想不到南蛮之地,竟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
两人刚打了一照面,那女将道:「杨文广,留下命来,放你离去!」
杨文广闻言大怒:「你个女娃子,如此猖狂!还不快快退下!小爷手上的兵器可不长眼,伤了你的性命,就休要怪我!」
那女将大笑,道:「杨文广,如今你已是强弩之末,还敢口出狂言,真不知好歹!」
两人话不投机,便战了起来。大出杨文广所料,那南蛮女将,竟也是身手不凡,只见她手里的一对双股剑,舞得出神入化,浑身上下竟如被一道金光笼罩,密不透风。杨文广当时心下慌乱,一时半会,却也战不下她。
两旁的士卒,一下子也陷入了一场混战。大宋的禁军,虽然久经战阵,却从未与南蛮的士兵交过手。刀砍在藤甲之上,竟像是砍入海绵一般,纵使再大的劲道,也被化为了无形。一时之间,也想不到有效的破敌之策。而侬军自起兵以来,亦未见过如此勇猛善战的宋军,一下子也懵了过去。
另一边,侬智光也下令大军冲杀过来,宋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险境。不多时,宋军的几处阵地已开始崩溃。
杨文广心知不敌,只好将防守阵型改变成突围纵队,一路厮杀,才终于冲出了侬军的重围。当他杀到包围圈之外,回头一看,三千精兵,仅剩下不满千人。他还来不及悲伤,就听到身后喊杀声震天动地,知道侬军紧追不舍。他回营的后路已被截断,往前望去,见前头有一座不知名的山头,便带着残部,从上山去固守,一面令手下得力干将,趁着敌军尚未围山,奔赴全州求援。
侬智光和女将所部人马合兵一处,一直追赶到山下。时天色将晚,怕宋军山上有诈,不敢上山,便把整座山头团团围了起来。
侬智光下令在山道路口设鹿角,挖陷坑,防止宋军突围下山。女将谓侬智光道:「三哥,将杨文广困在山上,并非长久之计。此处宋军先锋虽然战败,但穆桂英所率之中军,必将接踵而至。桂州城内人马不满一万,不足以抵抗,不如遣人向邕州求取救兵,方为长久之计。」
侬智光点头道:「吾妹深谋远虑,不愧为大将之才。如何行事,全凭你吩咐!」 原来,这名女将名叫侬智英,是侬智高和侬智光的妹妹。她自小跟随母亲阿侬,武艺纯熟,深谙兵法,深得侬智高的信任。自从侬智高的父亲侬存福和长兄被越南擒杀之后,侬智高便成了一家之主。阿侬便让侬智英辅佐兄长起事。时侬军下桂州,侬智高令三弟侬智光守城,又怕他身边无谋士,便让妹妹侬智英助其御敌。伏击杨文广之谋,正是出自侬智英之手。
侬智英又道:「如今杨文广被困山上,不能回营。我们可派兵连夜袭取他的营地,两千级,唾手可得。」
侬智光连连称妙,又从桂州城内守军中抽调两千五百名人马,偷袭宋军先锋营。
全州城内,战报如雪片般纷纷而至。穆桂英接到战报,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杨文广竖子,不听本帅号令,擅自用兵。导致战失利,损伤数千,有损军威。本帅必将按军法处置,以谢三军!」
杨金花见母亲怒,不敢言语,畏立一旁。杨排风进言道:「元帅息怒!杨文广虽然违抗军令,致使丧失前师。然其终究是三军先锋,如若被侬军擒获,必将使军心涣散。唯今之计,当先设法救出文广要紧。」
穆桂英闻言,传令道:「传本帅将令,令三军今夜校场集结,三更出城,全线向桂州推进!」
杨排风道:「元帅,不可!」
穆桂英疑惑道:「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