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大伯母来县城
吃过早饭姜馀就把禾姐儿带到了铺子里。
姜馀先向对铺子里的几个人说了一下姜禾的身份。
紧接着就对姜禾介绍铺子里的几个人:“郭山和云姨平时负责煮饸烙面的,周航和引泉他们两个是店里跑堂的。我负责算账丶给客人们准备凉菜和卤肉。你今天刚来不用着急干活,跟着我身边先慢慢看。”
禾姐儿看着面前的几个人,她很紧张,一时间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好。”
姜馀笑着对她道:“其实在铺子里卖东西就和咱们之前在集上卖东西一样,只不过卖东西的地方换成了在铺子里而已。”
禾姐儿看着姜馀脸上的笑容,点了点头。
一大清早铺子开门,很快便来了客人。
禾姐儿站在姜馀身边,见姜馀有条不紊的接待来吃饭的客人,问他们要吃什麽。
客人一说要吃什麽,姜馀就在面前的本子上开始记,不用拨动算盘就能准确说出来要多少钱。
禾姐儿看着姜馀的侧脸心里的不知是惊讶还是佩服。
姜馀他,真的好厉害。
而且饸烙面真的好香,怪不得这铺子能有真多人来。
……
“今天我们一起去吃饸烙面吧,听说那家饸烙面连知县大人都吃过。”
“我早就听说了,咱们私塾也已经有人去尝过,说味道很是不错,尤其是那铺子里的卤肉,简直一绝。”
“……”
临近中午几个年岁不大的读书人凑在一起谈论要吃什麽,突然其中一个人看向坐在窗户旁边位置的同窗。
“姜兄,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吃饸烙面?”
‘又是饸烙面。’姜知遇皱了皱眉。
他知道姜馀在县城开了个饸烙面铺子,如今那铺子更是被传的神乎其神,还有人说知县大人也吃饸烙面,姜知遇是不怎麽相信的。
而且,到底是商贾之流,姜知遇不想让同窗知道自己和姜馀的关系。
“今日中午孙兄在福慧楼设宴,我事前答应了孙兄去参加宴会。”
同窗听到他这麽说以後,吃惊的道,“姜兄说的孙兄难道是孙耀祖。”
姜知遇微微点了点头。
同窗感叹的道:“听说那孙耀祖如今入了县学,他爹在县衙当值,他大伯更是咱们宁隆县的捕头,没想到姜兄竟然和他认识。”
姜知遇听着对方语气中的惊叹,眼里忍不住露出几分自满之色。
此时有人走过来道:“你们怎麽还在说话,咱们想吃饸烙面得快些去,一会儿到了正午,就没位置了。”
“姜兄说他不去。”
“不去就不去,咱们得快些走。听说那饸烙面铺子的老板是一位秀才公的夫郎,那位秀才公也时常在店里帮忙,咱们去的时候说不定还能看见呢。”
姜知遇突然想起前不久大姐成亲时自己见到过的顾文承,他冷哼一声,“商贾之流,真丢读书人的脸。”
对方两个人同时动作一顿。
後面来的那个书生本来就和姜知遇不对付,明明都是农家子出身,姜知遇却仗着自己认识几个县城的少爷就常常摆谱,觉得自己在这私塾里高衆人一等。
姜知遇也不想想,人家是少爷没错,可你就是个农家子,等你什麽时候也变成少爷了,再摆谱也不迟啊。
“挣钱又不寒碜。再说了,什麽时候开个铺子就能算是商贾之流了?要按照姜童生这麽说,满大街办摊开铺子的小商小贩全都是商贾之流了?”
姜知遇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如此说,“你……,我只是说读书人开铺子赚钱与民争利,有违有圣人之道,你急什麽?”
那人轻笑一声,道:“《四民月令》中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自古以来便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顾秀才和姜老板能把普普通通的粮食做的如此美味,还能让普通百姓都能吃得起,难道不是大功德一件吗?
再则圣人曾言‘窃惟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维系百姓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食物,食物发展的前提在于农业发展。小小一碗饸烙面味美的同时又能让百姓都吃得起,难道不是进一步促使百姓多多种粮食吗?顾秀才大智,吾不及也。”
姜知遇没想到自己在和对方说商贾之流,对方却和他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