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渊一脸苦相,“我和我爹的父子情谊只能维持不到一个月。”
顾文华笑着道:“怎麽?大伯最近又骂你了?”
顾文渊一手托着下巴,叹一口气。
“我爹如今涵养变好了,他不骂我,但是每次对我说教的话都一套一套的,也不知道他是从什麽地方学的,如今骂我都不带一个脏字。”
顾文渊一边说着,一边露出怀疑人生的表情,他看向姜馀,“小馀哥,咱们什麽时候回府城,如今我和我爹关系已经岌岌可危了。”
姜馀被逗乐了,“恐怕还得再过一段时间。如今外面还乱的很,最起码也等外面安稳了才能往府城走。”
顾文渊:……天塌了。
就在这时偏门处传来敲门声,堂屋几个人还没反应过来。
侧屋吃饭的江良就跑过去开门,门外是个二十来岁的男子,这人正是今天上午姜馀拜托去小河村打听消息禾姐儿的那个人。
江良领着人过来,自己没进屋,而是让那人自己进去。
那人在看见姜馀以後,就开始道喜,“我给姜老板道喜了,您小河村的大伯家要办喜事了,要嫁人的正是您大伯家的二女儿。”
话音落下,整个屋子里一片寂静。
就在这人不知道是什麽情况的时候,一旁的顾文渊突然惊讶的开口,“你说什麽?姜禾要嫁人了!”
顾文承下意识看向身边的姜馀,发现姜馀听到对方带来的消息後虽然很惊讶,但是整体还是保持着冷静。
芸娘听到这个消息後皱眉,周红年纪小搞不清楚情况。
周航下意识看向姜馀,他认识禾姐儿,他觉得禾姐儿不是那种自己要嫁人不通知小馀哥的人。
顾文华的反应和顾文渊差不多,他万万没想到禾姐儿竟然要嫁人了!
顾文承站起身递给来传话的人半吊钱,开口打破了房间里的气氛。
“还请小哥儿把事情说清楚。”
那人拿了钱,这才放心的道:“小河村的姜大牛家的二姑娘,听说命格极好,她不仅模样生的好看,还会识字管账。如今被乌河镇的陈家夫人看重,两家说了亲,不日就要嫁过去。”
姜馀开口:“乌河镇的陈家是什麽情况,小哥儿知道吗?”
“说起陈家,那可是乌河镇有名的大户,家财又多,田地也多,就是他家长子身子不太好,前年长媳又在生産时一尸两命没了。陈家听说小河村姜家的女儿命格好,陈家老爷和陈家夫人亲自往小河村跑了几回,最後说动了姜家人,要求娶姜家二姑娘做长子的续弦呢。”
姜馀垂在身体一侧的手微微握紧。
此时这人还在一边感叹,“那陈家又富贵,陈老爷和陈夫人都是有名的慈善人,若是姜家二姑娘嫁过去,那可有好日子过了。公婆和善,丈夫虽然身子弱,但却也是个知书达礼的读书人……”
送走带消息的人,姜馀坐在那里没说话,屋子里一时间陷入沉默。
姜馀此时很迷茫,如果禾姐儿嫁的不好,自己还有机会帮到禾姐儿,但是听对方说的那些证明禾姐儿嫁的很好。
陈家名声好,有钱有地,陈家长子虽然是个鳏夫,身体骨弱一些,但是却是个知书达礼的读书人。
顾文承在桌子下面握住姜馀的手,“不用担心,下午咱们在去打听打听,若是禾姐儿愿意,咱们做哥哥的自然要祝福她。”
姜馀很快便想通了,他拿起筷子,“来来来,大家一起吃饭,吃饭。芸姨,你也吃。”
……
当天傍晚,天色开始变阴,天空中开始噼里啪啦的下雨。
顾母打着伞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块豆腐。
顾父在屋檐下面编筐,看见顾母手里的东西,“你去买豆腐了?”
顾母道:“小馀喜欢吃豆腐,孩子回家这麽多天了,也累了这麽多天,今天晚上咱们吃锅子的时候往里面炖些豆腐吃。”
顾父笑了笑,没在多说什麽。
雨越下越大。
顾家,一家四口在屋里吃古董羹,也就是火锅。
锅底是用大骨汤加新鲜的菌菇熬做的,味道醇厚鲜香,在里面煮上一些老豆腐。
老豆腐吸满汤汁,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汤汁伴随着豆腐在嘴里爆开。
姜馀眯起眼睛,好吃!
一家人说说笑笑,顾母道:“一场秋雨一场寒,以後慢慢就冷了,你们过些日子去了府城,记得多添些厚衣裳。尤其是你文承,别跟着那群文人追什麽风什麽骨的,你的身子最重要,一定要记得多添衣裳。”
姜馀道:“娘,你就放心吧,有我看着文承哥呢,我一定牢牢记得他添衣裳。”
顾母笑着点头:“我最放心小馀你了。替我看着他,要是他不听你的话,你就写信给我,我到时候回信骂他。”
姜馀笑着点头:“我知道了。”
顾文承一脸求饶道:“我的老天爷,有小馀在府城看管着我,我哪里敢不添衣裳。”
一时间,饭桌上笑成一团。
姜馀看向顾父,“爹,你知道乌河镇的陈家吗?”
顾文承此时拿筷子的手微微一顿,转头去看小馀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