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那天,下了许久的雨的天放晴。
考生排着队,静静等候在午门外。
直到敲了三声响,一道尖锐的声音响彻云霄。
“各学子,进——”
考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大殿内。
大殿之中,两列考官站在两侧,殿中坐在最中间的那位,就是一人之下乃万人之上的皇帝陛下。
林生挺直背脊,扯着嗓子喊道,“跪——”
学子们依次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很年轻,但周身萦绕的帝王之气,十分霸气。
“起——”
考生们依次起身,在内侍安排下,各自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在上次宴会中,得到陛下夸奖的考生,又一次见到陛下后,十分激动。
很快平下心情,他想再得一次陛下的夸奖。
各考生都埋头奋笔,直到温暖的几缕阳光斜斜洒进大殿,考试时间也到此结束。
考官缓身上前收卷,当即拿着朱笔注备批改。
望着透进的阳光,各考生心中升起暖意。
-
科举考试结束,这次共选拔出进士四百余人,其中寒门子弟占三分之二。
那位渴望得到陛下再夸一次的考生,力压所有考生,所写出的策论让考官赞不绝口,同时在大殿中,又一次得到陛下的夸奖,亲自钦点为状元郎。
游街之时,一身锦衣华服,头戴官帽,端坐在高大骏马上,成了不少京城闺中少女情郎。
这位年轻的状元郎,成为了朝廷中新一任官员,而以后他的前程将会更宽阔。
科举考试结束后。
泽安很快下令,萧国对周边小国起战争,但对方投降的很快,愿意归顺。
其他国家也一样,之后萧国的国土又大了一倍。
萧国展的很快,再加上朝廷中注入了新鲜血液,加之国土面积扩大,所需用的人才将更多。
在泽安的带领下,让萧国百姓吃饱穿暖,又颁布了一系列律令。
贪污的官员,百姓都可检举,只要查实,轻则抄家,重则砍头,而检举百姓则会按情节严重与否论功行赏。若恶意检举,打五十大板。
后续女子也可从当官,做生意,等这些,让女子地位提升。
一些闺中小姐,本就不愿一直待在闺阁之中。这一律令一出,朝廷中也出现了许多女官。
六年过去,萧国生翻天覆地变化,土豆,花生,再生水稻(第一批稻子收割,只割下稻株上面23的部位,留下13的稻桩和根系,通过施肥,让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长穗,成熟后进行第二茬收割,实现“一季水稻、两次收获”。)让百姓吃饱,手里有了余粮。
吃饱穿暖,手中有余钱的百姓开始活跃,各种手工业,商业也迅展。
同时开启了与西方的交往,开启了丝绸之路,丝织品,刺绣,陶瓷,琉璃,跨过茫茫沙漠,运到有各种颜色头,蓝眼睛的洋人手中。
同时带回来了更多的好物品。
南边住海边的渔民,现了遥远的大陆还有其他国家,之后建立一批海上士兵,带着萧国的东西,开启了一场长跨许多年的文化交流。
东方运输过来的东西,让西方世界,见识到神秘的东方大国力量。
之后,萧国的街道上,也出现了一些说着蹩脚的萧国话的洋人。
萧国日益昌盛,有许多功德之力在都看不见的地方,涌入泽安手腕的飘带里。
-
陛下娶的是男皇后,这子嗣,和皇位继承怎么办?
大臣们每天愁眉苦脸的,但这事泽安早想了办法。
萧家还是有旁支,泽安从这些旁支中挑选了几位孩童,有男有女,培养他们看看谁最合适。
这些孩童,泽安有时会去观察一下,然后给他们提问,看他们的解答方式。
最后选出了最合适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