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发鹿文学>卿云歌复旦 > 16丶拨雪寻春三(第2页)

16丶拨雪寻春三(第2页)

她们郑重地将鼓置于足下,随着丝竹声响起,舞女们以足扣鼓,脚底的钢珠触到坚实的鼓面,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山涧溪流潺潺流动。

几声响後,她们举手投袂,一手举过头顶突然停住,另一手顺势往下。她们微微侧头,腰身倾斜,却目视前方,面带微笑。这一瞬有如飞燕展翼。

只几秒,舞女们挥舞玉臂,莲步轻旋。白色的水袖在空中频频转动,玉壶光转间,飞舞的水袖也溶于淡淡月色。

陈媪已经完全沉醉于舞姿。姜离心底浮现一个想法。她趁着陈媪松开了她的手,便悄无声息地隐没于人海中,循着记忆往九娘的住所去了。

转过一片人声鼎沸处,灯火逐渐寥落。

昏暗的灯光下,九娘立在窄窄的巷子边,远处乍起的灯花把她纤长的身量拉得细长,衬得她裸露在外的颈子越发雪白。九娘身着浅色缊袍,衣裙简朴无装饰,头戴一朵鲜艳欲滴的芍药花,笑容璀璨,光彩照人。

见姜离走近,拉过她的手亲昵叫道。

“可算来了,我在这等你好一会儿了。”

九娘将她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後,突然皱眉道。

“衣服是好的,只是总觉得缺了点什麽。”

她擡头看向姜离的发髻,幡然醒悟,笑道。

“嗯。我知道了。你的造型过于朴素了,配上这样漂亮的衣裙倒是有些单调。不过没关系,若有鲜花相配,便是人花两相宜。可不是锦上添花?”

说着便从头上摘下那朵芍药,往姜离头上插去了。姜离摸了摸,才惊觉是朵假花,摸起来硬邦邦的,似是朵绢花。

九娘拉着姜离左看看右看看,感慨道。

“真是照花前後镜,花面交相映。”

她们携手,渐渐走向灯火辉煌处。

行至一画楼前,姜离驻足观望了好一会儿。九娘也望了望,但见门口挂着些团扇或是户扇,上面作画或是写着字。

九娘笑道。

“不妨进去瞧瞧,也不知是什麽稀奇货?”

姜离点点头,和九娘一起进去了。画楼内灯火通明,里边摆着一排排书架,书架旁边的案几晒着各色书画,也挂着门口的那种扇子,上面诗画俱备。画楼里聚集的大多是身着文人服饰的书生,也有两三个女子在案前观画。

九娘在画扇间走来走去,拿起看了看,赞不绝口。姜离则慢慢观摩着画扇上的山水轮廓或是奇兽形态。她的目光被一以藤黄设色的白绢底团扇所吸引。

扇面上画的是黄鹂驻枝,那黄鹂尖喙绛红,体态匀称,单足而立,昂首挺胸。胸脯上的那片黄在白绢的映衬下越发鲜明锃亮,饱满得像秋日里枝头上累累的柿子。

姜离拾起扇子,看了又看,倒觉得这小鸟越看越可爱,愈发爱不释手。定睛再看,才发觉那小鸟旁的空白处还题了诗:

惺惺黄鸟,呖呖其声。

玄黄加身,差池其羽。

姜离轻轻抚着洁白的扇面,认真端详着留白处的诗,心中不免浮现诸多疑惑。

前面一句她倒是能够理解,应是描绘小鸟形态可爱,歌声婉转。只是为何到了後一句玄黄其身後笔锋一转,用了差池其羽?姜离知道差池其羽定是引自《诗经》中的《燕燕》。

只是诗经中描述的乃是燕子在空中飞翔伸展不开羽毛的惨状,为何要将这样凄惶的诗句引用在一只可爱的黄鹂身上?

她百思不得其解。

旁边掌柜的见她对这团扇爱不释手,走近了拱手笑道。

“小娘子可是喜欢这团扇?这都是公子们用上等颜料画的,这可是稀罕物,寻常店铺可买不到。不如就买了它,你看这黄鹂多好看,买了也当图个吉祥。”

姜离回过神,放下手中的扇子,在一群红男绿女中找寻九娘的身影。可任凭她如何东张西望,就是不见浅色的衫子。

她不安地问在旁的掌柜。

“请问您有看到方才和我一起的穿白色衫子的那位娘子吗?她大概这麽高。”

姜离边说边比划。

掌柜思索了片刻,摇摇头。

周围五彩的灯花晃了晃。

她不相信九娘会突然一声不响地离开。即使有,那也一定是有什麽难言之隐。

姜离走遍了店铺兀自寻不到九娘,又急切地跑到了街上。她擡起头看了看夜空。

此时月落参横,华灯初上。两三只栖宿在稀疏的树枝上的寒鸦被行人喧嚣的叫喊所惊扰,扑腾着翅膀飞走了,黑色的羽在月光下不经意亮出了绚丽的青蓝。

她在人群中东奔西走,心里一遍遍念着那个让她心急如焚的名字。

九娘,九娘,你到底去了何处?

她身材矮小,高大的行人挡住了她的视线。她踮起脚,努力地伸长了脖子,却被撞到,跌倒在地。

她的目光所及之处也变得阴暗,浓重的汗臭味和衣服间的摩擦声在此刻被放大。为了让自己免受踩踏,她一手放在头上,一手扒着行人的腿往上艰难地爬着。

作者有话说:

注:[1]《东京梦华录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