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发鹿文学>首辅当年追妻记事簿闻溪 > 第49章 第 49 章 欺负(第1页)

第49章 第 49 章 欺负(第1页)

第49章第49章欺负

为了陪伴梅娘,简珣的学业由泽禾鹿锦书院暂时移入京师国子监四门学,这在大康称为游学。

游学顾名思义,在外地游历的同时进行学业研习,其中游历为手段,研习才是最终目的。

这种新颖的求学方式仅在朝廷的重点书院之间流行,故而也就不是谁想游就能游的。

游学首要条件各门功课皆为优等甲等,功课达到资格即可请示山长,由山长评估一番,认为学子没问题再进行下一步,写举荐信,总之,每一步皆需要请示评估,最後还需专人核实。

因而拿到正规书院山长举荐信的学子,绝对是书院中流砥柱的人物,不可小觑。

初八那日,简珣便是持华山长的举荐信获得了国子监四门学资格。

四门学鱼龙混杂,这里的混杂指的是社会阶层,而不是品行。

毕竟是天子学府,进学前哪一个不经历严格的背景调查,上下三代绝对清清白白。

此间不仅有京官子弟丶外官子弟丶乡绅富户更有豪商巨贾,亦不乏平民小户。

因为级别高的官宦子弟皆集中在国子学,略低些的也往太学跑,导致留在四门学的门第往往极低。

倒也有几个御史家的,偏不去太学,就爱在四门学结识五湖四海不同性格的同砚。

衆人对此见怪不怪。

御史能有几个正常的,正常的御史必定不正常。

这玩意上骂皇室宗亲,下斗贩夫走卒,人憎鬼厌,却又是朝堂不可或缺的组成,官不大分量高。

所以御史家的孩子在四门学走到哪儿都是风云人物。

如今又来了一位更大的人物——简允璋。

简允璋就读之前,耳报神同砚已将他打探清楚:安国公的亲侄孙,宣道坊简府的主人,已故三甲探花简慎远的嫡长子。

十五岁就拥有一整座府邸,荣华富贵的背後细思极恐。

世间至奢至孤,无外乎如是。

时也命也,衆人唏嘘不已。

虽说是游学,但既然来念书那就是同砚。

琅琊简氏,京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民间甚至有句俚语——简氏看门的狗也能得道。

学子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能与真正的百年世家子弟坐在一起念书。

如今的简氏家主安国公,年轻时攘外安内,中年辅政鞠躬尽瘁,老年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当今皇帝都是他手把手教大的。

据说私下会面,皇帝常常步迎赐座。

自从安国公上了年纪,每逢朝会,皇帝就会命左右以肩舆擡他上殿,偏安国公比耕牛还犟,愣是靠自己双腿面圣,身後跟着一串擡肩舆的小内侍,累得呼哧呼哧。

眼看老师风雨无阻,几十年如一日上朝,皇帝的心也是肉长的,立刻特批安国公例同武官,每五日觐见一次即可。

这份特立独行的恩宠,在京师不是什麽秘密。

学子们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拿眼偷偷觑简允璋,这小子真他娘的俊。

然而世家门阀的子弟看起来跟大家并无分别,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却又好像很不同,站在人群中的简允璋儒雅持重,宛如书卷所言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但简允璋骑马射箭蹴鞠样样精通,诗书古籍名句信手拈来,却又不带一丝乌衣子弟的狷狂矜傲,反倒莫名接地气。

同砚仰慕他的学问,前来请教,他也不端着,通常边听张三的问题边解答,又时不时看一眼赵四的答卷,手上还不忘批注,杂沓于前,未尝出错。

实在令人钦佩。

不消三五日,简允璋便渐渐融入新环境,与同砚远疏相宜,得体周全。

黄时雨的新环境完全没法与简允璋相比,倒不是她人缘差,而是苦啊,前三天还能坐在草棚子下敲石头,初十这日竟变成拉矿石。

五个细皮嫩肉的姑娘家,顶着风吹日晒运送矿石,从设色场西运送到东面的碎石坊,单用腿走都要一刻钟左右,再加上一车石头,这不是试炼这就是炼狱!

姜意凝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说什麽也不肯起身。

程管事对此就一句话:“记一过。”

再记四次姜意凝就可以回家。

反正有五次机会,另外两个女孩也提出不干,分别记上一过後,三个人失魂落魄登上马车回舍馆休息。

偌大的矿石堆只剩下黄时雨和蓝素,面面相觑。

她们穿着朴素结实的统一服饰,发髻简单不累赘,一朵珠花也不敢戴,只包着丝绢,将头面严严实实裹住,防尘防晒。

到底是姑娘家,经不得这些。

当简珣与同砚参加名园胜景设立的文会,品香茗佳肴,赏丝竹笙歌之际,黄时雨正使出吃奶的劲头拉车。

当简珣在奢侈的净房泡澡放松,周围有两名小厮,屏风後另有四名丫鬟伺候时,黄时雨守着一桶热水,缩手缩脚擦洗,好冷。

初十这日,运完最後一车,蓝素也歪倒地,这个素来坚强又能吃苦的姑娘,呜呜垂泪。

黄时雨仰面栽倒,连垂泪的力气也没有。

是谁,究竟是谁,定这种缺德又该死的试炼规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