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53章红梨
午间摆饭,又是满满一桌,终于理解大户人家为何得有布菜的丫鬟,自己下手,手伸不够长。
黄时雨心道怨不得简允璋比同龄人高,天天这麽吃,换她那不得也是个大高个。
黄小姐的饭量比认知中的小姐都来得大一些,有过上回经验,此番布菜的丫鬟专门为她添了满满一大碗饭。
同样简单的食物,简允璋家的就比公厨好吃数倍。
浅拿最简单的白米饭丶山药糕举例,简允璋家的入口清香绵甜回味不绝,其实做法与公厨一模一样,并未有何特别秘籍,唯一不同的地方仅有米。
公厨用最普通的白米,简允璋家的却是玉田碧粳米。
只有在玉田县持有永业田的勋贵之家才以碧粳米为主食。
时下官员离世,名下所有的职分田就得原样奉还朝廷。正四品的职分田约莫十五顷,对于根基浅的官宦人家而言损失无疑惨重,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离京回乡讨生活。而宣道坊简府的世家优势就在此时凸显出来。
职分田从来都不是世家赖以谋生的産业,最多相当于锦上添花的那一朵花罢了,世家靠的是永业田,世世代代承袭。
黄时雨并不清楚简允璋家有多少永业田,只知这麽好的碧粳米便是他家在玉田的永业田所産。
简珣曾模糊地提了一句,每年産量可观,约莫八九百石,足够简府吃用。这个数乍一看不算多,但作为碧粳米的産量已经相当恐怖。
粗略估算他家在玉田至少有十二顷。
黄时雨盯着碗中的米饭,莹白如玉又泛着淡淡碧色,香甜扑鼻,垂眸扒了一口。
想到傍晚就可以逛西市,心情没来由鲜亮起来,慕名西市画阁已久,据闻那里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偏好,亲民且接地气。从同案聊天的只言片语中,黄时雨拼凑了一条光明的生财路子。
普通画阁不大讲究名气,只要有点子水平能临摹即可。当然,临摹水平越高,自身笔力越强的画师所得报酬也更可观。
京师的构成还是以普通人为主,这样的客流群体单个花费不多,却胜在量大,因此出现了一批靠临摹糊口的小画师。
黄时雨也想吃这碗饭,既能赚银子又能锻炼能力积攒口碑,也不是没有小画师因此受到贵人追捧跻身大画师的特例。
只要有机会,不论渺不渺茫,都该试一试,反正试试又不会少块肉,关键顺道赚银钱。
能赚到钱的正经营生放在泽禾打着灯笼都难寻。
西市繁盛,人流如织,本朝还另加了一条恩律:每逢单日,西市免宵禁。
光这点就为东市望尘莫及,但也因此催生出不少灰色地带,譬如鬼市。
总之东西两市各有优缺点,客人群体决定经营方式。
为了安全简珣这回没有骑马而是乘车,护院随行。
“这次能带上琥珀吗?”黄时雨双眸盈着光亮。
简珣点头说:“可以。”
她的眼睛就更亮了。
时值黄昏已绝,钟鼓楼的大钟巍然鸣荡,西市华灯初上,行人既有普通百姓,亦不乏前呼後拥的大户人家。
本地的少女多半在脸上蒙条轻纱罗帕,蕃客胡姬则大相径庭,若非天冷,她们甚至敢露出胳膊当垆卖酒,现在没法露胳膊却毫不遮掩灼人的热情。
琥珀告诉黄时雨:“蕃客的酒很有名,但西市蕃客铺面良莠不齐,不乏掺水的奸商。”
黄时雨不解道:“掺了水就不怕客人发现吗?”
铺面不同于货郎担子,骗几个人挪一下窝。
琥珀笑道:“不怕的,毕竟去胡姬酒肆饮酒的郎君也不是真的为了酒。”
黄时雨暗暗咋舌。
简珣以怕黄时雨迷路被拍花子拐走为由,去到哪里都牵着她。
黄时雨专心致志留意画阁,发现一家进一家,分外留心价格以及在售丹青的水准。
逛到第三家,她又忙忙朝里进,简珣不想拘束她便松了手。
画阁老板是一位梳着结环髻的年轻妇人,双目有神,将将结束了一笔大生意,兀自敲着算盘念念有词,馀光一闪,又有客人上门。
只见一名轻纱遮面的少女率先走了进来,头挽同心髻,不用看脸也知娇俏明媚,是个美人儿,紧跟其後的公子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真是漂亮的一双人儿。
老板心情甚好。
黄时雨默默逛了一圈,对价格大致有所了解,老板上前问她是否需要伺候,她便指着《嵩山晴雨图》道:“这幅,给我包起来吧。”
简珣不解地看向黄时雨,她不是有一副正品麽?
这副赝品着实粗糙,尚且连画道之外的他都不如。
素秋笑着接过老板包好的赝品并付了账。
付账之时还出了一点小插曲,因为赝品过于廉价,只收铜板,而素秋荷包仅剩银子,门口的福生瞧见立刻走了进来,从斜挎包掏出好几捧铜钱。
小厮随行的最大好处就是装钱,那麽沉的铜钱,挂在身上健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