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手摸了摸,滚烫骇人。
用老人家的话来讲黄时雨这是吓丢了魂,得找神婆来跳一跳。
倒霉的小夫妻在家卧床养病。
衙门那边自然有人为他们向上官澄明。
次日神婆来跳大神,为黄时雨安魂。
画阁则以小闻大人私人的名义送来两大箱补品与歉礼,不论诚意还是歉意都恰到好处,再加上有着充足的理由,安国公自不好不依不饶。
两厢各退了一步。
皇帝很烦,自登基以来已经许久未曾大动肝火。
恨不能把司天台几个老不死的全砍了。
当年春官正身中剧毒又受了箭伤,翻下乌水河断然没有存活的可能。
所以又是谁旧事重提?
是谁说他无福没有帝王之相?
这种话是天大的忌讳。
再好性子的皇帝都能一怒灭人九族。
更何况,皇帝确实有一些难以啓齿的忌讳。
他缓缓擡眸,目光投向了闻遇。
年轻的男子,如松如竹,立在鎏金银的竹节灯台下,烛光曳曳,半明半昧,亦幻亦真。
“今日,活着的人都没问题吗?”皇帝问。
“回陛下,万无一失。”闻遇道。
皇帝是百姓的好皇帝,海晏河清。
但皇帝算不得一个好人,甚至会为了自身利益杀个把碍事的人,不问因由。
不过上位者又有几人真正全无瑕疵?
只有小孩子才信奉不是黑的便是白的。
想到黄时雨也病着,程氏便安排她歇在清苑,一则使简珣安心养病,勿动杂念;二来防止简珣过了黄时雨的病气。
总之,程氏无法承受简珣再有一丝一毫的意外。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
天下可怜父母心。
一闭上眼便是歹人举刀劈向阿珣。程氏肉眼可见地憔悴。
她怕呀。
阿珣是她的软肋。
十四这日黄时雨已经没有大碍,便照常陪程氏用膳说话,打起精神侍奉婆母。
程氏打量黄时雨的脸色,不似刚出事那日的蜡黄,已经白皙如故,透着淡淡的粉。
瞧着真是个有福气的。
程氏伸手拢了拢黄时雨鬓角的碎发,端详着她,和蔼道:“梅娘,想必你与我一样,因着前日发生的事寝食难安,你担忧阿珣,我也担忧他,更担忧咱们简府的未来。”
她悠长地叹息一声,眼里笼着深重的浓愁。
黄时雨猜想婆母有话要说。
“娘,您有什麽不放心的只管提点我,千万别堆在心里,心里不藏事儿人才能松快,对身体大有益处。”她劝道。
倒也不是什麽大事。
许是因为积压太多心事看起来沉重,才让黄时雨想严重了。
程氏笑了笑,说道:“趁着阿珣养伤调理,你也好生调理调理。我认识极好的医女,咱们府里还有付妈妈,你可要加把劲,为阿珣生一个健康的嫡长子。”
前路未知,祸福难测,唯一能做的便是当下留好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