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她却想跟您当姐妹
硝烟散去,孙昱再次擡起头来,还是在那一栋昏暗的屋舍中。
“哪一年的冤假错案?”
孙昱好像听到了什麽见不得的笑话,突然开始疯狂地大笑。他的眼角几乎涌出了眼泪,神情本该是张狂不羁的,看在眼里,却有一股说不出的悲恸。
“谢裕。”
“你少在这里惺惺作态。”
“承化十四年六月,靖逆将军府惨案,不就是你一手造成的吗?”
承化十四年,靖逆将军府?
那段刻意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尘封记忆被人血淋淋地打开,孙昱不惜再次舔舐自己从未愈合的伤口,也要谴责谢裕这一副道貌岸然,令他作呕的正人做派。
“六月初七,一队官兵闯入了靖逆将军府,要奉萧景明的命令,将将军捉拿归案。”
“後来,不知是从哪起了一场大火。全府上下一百多口人,几乎无一幸免。带头的正是你,你会以为我忘了?!”
谢裕眉心一跳,“你是沈家的人。”
“不。”
孙昱缓缓擡起了头,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喝水,他干裂的嘴唇已经积起了死皮,每一次的张嘴说话,都无法无视那干硬的质感。
“按照你们的话说,我是沈家的馀孽!”
这句话带着太多的决绝丶不甘与悔恨从孙昱的口中说出。那股强烈的怨念倾泻而出,听得刀七都心头一震。
谢裕当然记得这件事。
当年。,有人举报靖逆将军沈阔涉嫌科举舞弊一案,买官卖官,意图结党营私祸乱朝纲。萧景明震怒,却念在沈阔镇守南方八郡丶颇具民心,不敢大肆搜查,只派了暗卫秘密查证。
可查出来的一桩桩一件件都坐实了沈阔扰乱科举一事属实,萧景明这才下旨,派兵将沈阔扣押京州,再行处置。
而那时,谢裕在萧景明的跟前虽然已经崭露锋芒,却还远远未到只手遮天的地步。那一日,他确实记得自己被派往了靖逆将军府,还在早已变成了废墟的焦土中,救下了一个人。
当年,不是没有人怀疑过,沈阔一案来的太过蹊跷,进展的又太过迅猛。从有人上报到萧睿明被下旨缉拿,几乎只过了短短半月。就像是有人同时约好了,要让沈阔去死。
可那毕竟都是陈年旧案,更何况萧景明已死,这一切早就无从查证。
当年谢裕赶到蜀中的时候,将军府内已经是尸横遍野。他只来得及偷换了一人的身份,带走了一人,其馀的尸首就已经被尽数抛在了乱葬岗中,那又是谁救走了孙昱?
越往深处思索,这其中怪异的感觉便更是强烈。
换个角度来想,萧景睿当时之所以会那麽强烈地想要沈阔死,或许并不是因为沈阔犯了什麽滔天大罪,他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个结果,想让沈阔死,所以沈阔就得死。
试问一个连跟夫人恩爱都嫌时间不够的“文人将军”,又怎会将手那麽长地伸进京州,却扰乱一场他都没有亲身参与过的科举呢?
*
“殿下,这沈昱竟然来自当年的靖逆将军府中。”
等到孙昱再次精力不济地昏死过去,谢裕与刀七二人一前一後地走出屋子。
“沈昱?”
谢裕停下脚步。
“是。”
刀七摊开手心,一块小巧的木牌躺在其中。这木牌做得不算精致,经历了十几年来的风吹雨打,早已发霉,木牌上的字也看不太清,只能根据刻痕,勉强地判断是一个“昱”字。
“这是在沈昱在水患安置点的住宅周边搜到的。”
木牌历经了岁月,边角的四个尖锐也已变得圆润。它的主人显然对它极其爱惜,才会时常拿在手中把玩。
刺杀前,这刺客许是怕事情败露,不愿揭穿自己的身份,才能将木牌随意扔在了周边。
“他不姓沈。”
谢裕语气虽轻,说出来的话却无半点迟疑。
“殿下?”
“靖逆将军一脉向来子嗣稀薄,到了沈阔父亲这一辈,更是三代单传。沈将军有个儿子,不叫‘昱’。倒是听说将军身边有个管家姓孙,算算年龄,他的儿子应该跟沈阔的儿子差不多大。”
“这刺客,”谢裕懒洋洋说着,“应该叫孙昱才对。”
刀七默默咽下了嘴里要说的话。
殿下为何会对靖逆将军的往事这麽了解,就跟如数家珍一般。知道沈将军儿子的信息倒不奇怪,可是连将军府的管家信什麽儿子几岁都知道……若说谢裕没有提前调查,刀七都不信。
难道谢裕真是个天才?几年前的匆匆一瞥能记这麽好几年?
刀七郁闷了。
“派人给他送些食物和水,别叫他死了。”
谢裕突然没由来的想到。
如果他真是靖逆将军府的故人,他或许是现在这世上,唯一对沈蔺有牵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