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是曾经拒绝李白,后来与李白成为好友的文学家、书法家。”
“杜甫天真的认为凭着这样卓越挺秀的才华,他想要求个功名,登上仕途,简直易如反掌。到那时就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
“但诗人越是把自己的少年得意写得红火热闹,就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凉凄惨……”
【诗人觉得自己非常厉害,立志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绩,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次恢复到上古时期那样淳朴敦厚。】
评论区
“这是儒家的最高志向,但这样的说法岂不是在说如今天下黑暗,民不聊生,皇帝也不是尧舜之君!”
“这是指着皇帝鼻子骂啊!”
“可还记得你是在求官?”
【可惜在长安客居十年,到处奔走献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得到的却只有冷眼与鄙夷,“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诗人不甘心退隐江湖,彻底放弃理想,只能寄希望于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提携自己。】
【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
……
【这种干谒诗本就是为了求得上位者赏识所写,不免曲意逢迎,譬如李白给玉真公主的诗中将公主比作仙女,给唐玄宗的《大明宫赋》中又将皇帝比作尧舜。王维也曾低声下气的向张九龄求提携“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但杜甫的诗中却没有任何贬低自己的言辞,反而直抒胸臆,不卑不亢,甚至在诗中讽刺了当时的政治黑暗,科举不公。】
【于是,不出所料,杜甫再次吃了闭门羹……】
备受现实打击的李白:“干谒诗不是这样写的。”
杜甫:“小弟知道,只是不想为五斗米折腰罢了……”
【在长安蹉跎的十年间,杜甫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官场的黑暗。他看到百姓衣食无着,权贵却奢靡享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状深深刺激了他,开启了一代诗圣忧国忧民的先声!】
【怀着满腔悲愤的心情,杜甫用诗记录下了杨氏外戚出行时煊赫的排场,“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丽人行》】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因为杨贵妃的裙带关系,杨氏满门显贵,玄宗巡幸华清宫之时,杨氏兄妹随从,每家为一队,穿着同一种颜色的衣服;五家合队,如同百花齐放!】
【他们个个奢靡无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杨国忠更是炙手可热,千万不要靠近,免得宰相大人对你发火。】
【这是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状,也是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表现,不仅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也映射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李世民:“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了不幸。】
【天宝十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兵败于泸南。士卒死伤多达六万,鲜于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为了掩盖亲信部下的失败,依旧上奏为其表功。还下令召集河南河北的百姓服兵役,继续攻打南诏。】
【百姓听说南诏有瘴气、瘟疫,还不等与敌人战斗,死的人就多达十之八九,都不想服兵役。杨国忠便命手下强行抓人,一时间,河南河北怨声载道,哭声振野!】
【杜甫见此惨状,写下《兵车行》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
扶苏:“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人重墨铺染,如风至潮来,突兀展现出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开往前线。
征夫的父母和妻儿慌乱的在队伍中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
白居易感慨:“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
被征召的征夫都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他们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之祸!
蒙恬:“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
借着征夫与老人的答话,诗人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正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
武帝:“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诗人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为例,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
年轻的李隆基仿佛被利剑刺中,一口老血梗在喉头,却也不得不说:这首诗写的真好!
刘恒:“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华山以东的千万村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从眼前的见闻,联想到了全国的景象。
李世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千村万落生荆杞”,地方官吏却又在催逼租税。
抓兵、逼租,正是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役夫们敢怒而不敢言……
上一个敢怒不敢言的是隋末的百姓,再上一个是汉末、秦末……
李治气道:“这就是盛世,简直堪比王朝末年!”
武则天:“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