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如风定下事宜,苏凌川等人连忙应下,司长的安排确实公平,根据上一届府试排名,不会出现强县对上弱县的情况。
“尔等可还有事?”
武政司管辖饶州府的武道之事,可以说是事情繁多,但身为司长,裘如风并不需要亲自插手那些繁琐事宜。
无论是武政司司长,还是武政所所长,甚至各家武馆的馆长,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修炼上,具体的事宜都是由副手来操办。
“司长,下官有事情禀报。”
苏凌川见其他人没有开口,沉吟片刻后道:“我鄱阳县武政所,有一位学员和教习,其之经历,堪称武道教化之典范,该学员名为林晨,而其武堂教习于永年……”
勤工俭学、比斗第一、两封书信……
苏凌川缓缓讲述,但隐去了林晨清风掌圆满之事。
原本他是没打算隐瞒的,可老师既然安排了两县比斗,他决定此事还是私下告知老师即可。
现场的武政所所长,听后脸上都有着动容之色。
仅从苏凌川的讲述之中,一位寒门学员,在武道上不懈努力的形象跃然于面前,还有那位教习对少年的照顾和培养,这种师徒之情谊,让得他们也是深受感动。
众人都是从练气开始一步步走来,有好几位能够走到这一步,都离不开恩师的栽培。
唯一不同之处,林晨和那于永年,只是普通少年和一位普通教习,而他们的恩师都是入品强者。
可身为武政所所长,敏锐度自然是有的,恰恰是这等普通出身背景的学员和教习,这份师徒之情反而能够引起广大学员的心绪共鸣。
这便是教化之功!
至于渔民之子,为何能够夺得比斗第一,是否存在猫腻,几人倒是不怀疑。
若是有猫腻,苏师弟绝不敢说出来。
鄱阳县武道多年,寒门学员崛起的例子例子虽少但不是没有。
“好!”
裘如风老眼眯起,以一颗朗声道:当年太祖皇帝下令建立武政部,赐下墨宝:愿我大梁武道昌盛、大梁子民人人如龙。这林晨与于永年师徒,便是我饶州府践行太祖宏愿的生动写照。苏凌川,你鄱阳县如有如此师徒,你这所长没有白当,亦有教化之功!”
边上张望山等人表情古怪看向苏凌川,苏师弟这是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
人家师徒情深,跟苏师弟有个屁关系。苏凌川连忙拱手,恭敬道:“司长谬赞,下官只是如实禀报。林晨和于永年的事迹,若能激励更多学子投身武道,让得教习诚心以待学员,便是下官的荣幸,实不敢居功。”
“功就是功,那勤工俭学之策便是极好,我大梁的武馆,不是那些权贵的武馆,是大梁所有子民的武馆,武政司会布告全府,将此二人列为武道教化之典范,其他各县也要推进勤工俭学之策,让得有志少年,不被遗漏。”
“是!”
陈景等人连忙应下,这勤工俭学确实不错,且能够抛下颜面,在武馆武堂干活的学员,其武道之心必然坚定,这般学员也确实值得栽培。
“诸位无事便是各自回去,本官希望三个月后的两县比斗,能够给本官带来一些惊喜。”
裘如风从屏风后离去,其他人则是围住了苏凌川。
“苏师弟这次教化之功可不小,可要请客做东了。”
“苏师弟,这勤工俭学是如何操作?能否给师兄我一份公文,师兄参考一番。”
苏凌川笑吟吟的一一应下,至于请客做东,不可能!
身为武政所所长,这一次他应当能有百点贡献分,当然最终多少还是要武政司下去落实之后,确定不存在弄虚作假后再按功给予贡献分。
只是这百点贡献分,舒家那位信中索要之物,就要费掉数十点。
对于他们这些入品的官员来说,官位带来的权利并非是他们任职的主要原因,真正让他们愿意担任官职的原因,是官府的贡献分。
武道之路,不进则退。
入了品之后,想要再行突破,所需资源更多,除非是那些真正底蕴深厚的世家,一般入品武者后续要想凑齐修炼所需资源,最好的办法便是在官府任职,用贡献分从朝堂那边兑换所需之物。
灵兵进阶材料,武道丹药包括一些功法秘籍,再没有任何势力比朝堂宝库里更齐全的。
看到苏凌川一毛不拔的态度,张望山几人也没再继续纠缠下去,众人纷纷起身离开了大殿,不过苏凌川并未离开武政司,而是转身去了老师居住的院落。
“老师!”
没有外人在场,且老师已经换下了官服,穿着私服,苏凌川执了弟子礼。
“那林晨可是还有特殊之处?”裘如风淡淡开口问道。
“什么都瞒不过老师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