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烦收起笑容:“确定不涨?”
“你还想登报告诉大家,一只鸭毛可以卖到四块钱?”
叶烦摇头:“这招太损了。我可以给甬城市政府提个醒,叫他们也搞服装厂。甬城市领导班长去省里哭哭穷,省领导北上,你猜上面会不会派人去你们服装厂学习?
“届时我还可以帮甬城服装厂介绍到首都。从这边再往南可没人需要你的羽绒服羽绒被。过了山海关,你们厂的羽绒服不顶用。西南或者草原上有自己民族服饰,不爱穿外面的衣服。主要客源可都在首都周围几个省。”
出纳气无语了:“你,你简直威胁!”
“一斤涨两块?”叶烦笑着看着她。
出纳张张嘴:“你——我们都是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叶烦好笑:“说得好像收拾鸭毛鹅毛的不是女人。要不要出去看看外面多少女同志眼巴巴等着你们挑拣?我敢说我们这里的鸭毛鹅毛最干净。何况我只说一斤涨两块,还没说鹅毛比鸭毛——”
“等等,不是一斤涨一块?”
叶烦:“三块?”
出纳慌忙说:“不——两块,两块,但是我没带那么多钱。”
“你可以给我写个欠条。”叶烦道,“把我刚才说的话告诉你们厂长,厂长肯定夸你脑子灵活,面对坐地起价也能从容应对。”
出纳没好气,心说难为你还知道自己坐地起价:“我们厂长可不吃你这套。”
叶烦想笑:“你就不想知道我一个小会计怎么敢给甬城市领导班子出主意?”
出纳一瞬间想很多,斟酌片刻,问:“敢问您祖籍哪儿的?”
“首都的。我丈夫是这个岛上的军人。我们两家算得上门当户对。”
出纳呼吸停顿一下,难怪她敢说帮甬城服装厂介绍生意:“一斤两块,不能再多。可是,厂长那里我真没法解释。”
叶烦:“我老家在首都西城,父亲姓叶。这么说厂长不会怪你。”
“你——头回见用自己的身份帮别人谋福利的。”出纳无语,“过几年你不在这里,他们可不会记得你是谁。”
叶烦:“每做一件事都希望人家感恩戴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再说了,我离开这里也不见得再回来。此生不再见,谢不谢的还重要吗?我在这里这几年,他们对我客客气气就行了。”
出纳服了:“那,那我给你打个欠条。但是我不能保证厂长真会同意这个价。”
叶烦:“你厂长敢赖账,我让你们厂的羽绒服和羽绒被出不了申城!”
有恃无恐
叶烦有恃无恐怎么说都成,可是出纳没有厉害的父亲和军人丈夫可仰仗,服装厂管理层谁都敢数落她,所以出纳还是希望下次再涨价,于是便装可怜:“我回去肯定挨骂。”
叶烦也不想为难出纳,可她同情出纳,谁同情岛民:“我去年就等你们提价。”
出纳睁大眼睛:“去,去年?”
叶烦点头:“可惜你们来的时候不提,走的时候也不提。这次过来还把我们当冤大头。我承认,方圆五百里只有你们一家服装厂收羽绒。可是你们就没想过,赚钱的生意有的是人抢着干。这两年只有一家,过两年呢?”
出纳没想过,从没想过。
叶烦无语:“不是,全国那么多服装厂,你们居然没点危机意识?”
“现在有了。”出纳不想道谢,“多谢提醒!”
叶烦见她言不由衷,顿时懒得废话,给她倒杯水:“再等会儿吧。”
出纳问:“要不跟我说说怎么以防万一?”
叶烦挑眉:“我只是个会计,还是食品厂会计。”
出纳想冷笑,哪个会计敢像你一样威胁客户:“你跟我说说,我回去也好跟厂长汇报。说不定还能再涨几毛钱?”
叶烦心说,指望你们主动提价,除非天上下红雨。碍于现在就这一家服装厂要羽绒,不能把人往死里得罪:“说说?”
出纳连连点头,洗耳恭听。
叶烦:“其实就俩字,创新!”
出纳噎了一下,沉吟片刻,还是忍不住问:“能不能展开说话?”
叶烦点头?:“我不懂服装设计,服装厂的情况也不了解,就打个比方?你看起来比我大几岁,还记得六零年前后的事吧?那个时候是不是想能吃一碗白米饭就是立刻去死也值?后来能吃上白米饭,是不是觉着再有几个小菜就完美了?现在吃得起小菜,是不是又想吃草头圈子?以后草头圈子,南翔小笼,生煎馒头吃够了,是不是又想菜能精致点就更好了?
“其实买羽绒服的客人也一样。就算以后也只有你们厂做羽绒服,要是一成不变,一样会慢慢失去客户。因为羽绒服不是非穿不可。可以穿好看的羊绒大衣,穿裙子,穿毛衣,或者旗袍。”
出纳:“款式创新吗?”
叶烦摇头:“还有工艺。比如不跑绒,轻便暖和。我在报纸上看过你们的羽绒服,送给我我也不穿。”
出纳要不知道叶烦家有钱,都忍不住说“买得起吗你?”就因为知道,她相信叶烦说的都是真的,“很丑吗?”
叶烦点头:“你让我说的啊。乍一看女款和男款没什么区别,而且太宽松,很丑!你想买得起羽绒服的都是些什么人?坐办公室的。不下工厂不下地,要那么宽松好干活干嘛?羽绒服还难清洗。我一想想那么重的衣服扔盆里就头疼。宁愿给孩子做毛衣做棉袄。”
“棉袄也要拆洗啊。”
叶烦家的棉袄不用拆洗,“我家孩子的不用。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下回再聊。”
出纳噎的一脸无语:“——你认真的?”
叶烦很认真,递给她两张报纸:“再等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