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鱼一毛三,活鱼一毛八。」
一个个占据半间棚子的水泥鱼池,边上还有个打氧机突突响着。
活鱼在鱼池里游动,死鱼就摆在鱼池边。
「随时都能送鱼来吗?」姜向南又问。
「最好早上,下午天热,死鱼的话臭得太快,臭了我们这就不收了。」
男人这才注意到来问的竟然是几个半大孩子,於是补充了几句:「一条鱼也收,叔叔这儿保证够秤。」
显然来卖鱼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男人很有耐心地回答几人。
「多少你们这都收?」
「就是五百斤我们这也收,只要你们送来。」
男人当然不会相信半大孩子能搞来几百斤鱼,他这经常有学生钓点鱼来换零花。
他哪想过姜向北他们根本没打算自己钓鱼。
几人得到想要的谘询,满意归家。
回到家,司文兰和姜半才刚洗漱完在吃早饭。
见三人行色匆匆地回到家又二话没说地进屋,司文兰摇头轻笑:「看来干劲儿十足啊!」
「只要是正当事就成。」姜爱国说。
大家都乐意几个孩子瞎折腾,只要不搞歪门邪道,他们都不会多问。
姜向北拿出纸笔,又把三人的十八块本钱放到桌上。
「我们带上钱,明天一早就去苏家塘。」
姜向北干劲儿十足埋头就想干,姜向南细心许多,指出了好几样眼下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苏家塘怎麽去?
要用什麽东西装鱼回来。
「如果苏家塘很远需要坐车,那车费是不是要花不少,还有咱们得买背篓……」
姜向北:「……」
姜爱国吃完早饭,又坐到院里的李子树下打磨家具。
姜向北眼前立刻一亮,扒拉姜向南:「咱们去求爷,爷会做背篓。」
姜爱国会做的可不止背篓,在孙子孙女抱着胳膊连连撒娇下,起身就要去砍胡同後边的竹子。
洛川遍地竹子,三水胡同後边的小山坡上就有大片竹林。
「你妈说得对,政府都不管的事不能叫投机倒把。」
说服了自己,又得知孩子们干得是正经事儿,姜爱国不仅答应做箩筐,还给三人借到了辆三轮车。
姜成军和姜向南下午就在胡同里学习骑车,姜向北给爷爷打下手劈竹子。
老手艺人的竹篾手艺,可以将箩筐编得密不透水,直接就解决了运输途中鱼脱水的问题。
姜向北发现,姜家又出个深藏不露的长辈。
***
苏家塘。
积极性让三人早上五点就骑上车,穿破还微微有些凉的雾气,唱着歌出发了。
苏家塘距三水胡同二十来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