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姨妈兴高采烈就要应下,沈姨父却先婉拒了,“怕是要辜负您一片心意了,圣上随时可能会传召于我,我们还是回驿馆休息为佳。”
沈姨妈想说那她留下,却被沈姨父一个眼神制止,沈姨妈只好把话咽下。
“也好,宫中传召是大事,确实不好耽误。”太夫人对解瑨道,“送送你姨夫姨母。”
解瑨应下。
沈姨妈一路拉着脸回到了驿馆,等解瑨一走,沈姨妈就不满地对沈姨父道:“为何不同意我留在解府?我还指着给你拉拉关系,让外甥给你谋个好缺呢!”
“你不必做这些,”沈姨父摇头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已经同外甥说了,不必替我疏通。”
“什麽!?”沈姨妈瞪了眼睛,嗓子高了一个音调,“你疯了,难道你还想回那个穷乡僻壤不成?”
她不甘道:“你瞧瞧解家,再瞧瞧这京里的富贵,你就不想留下?”
“你可省省吧!”没想到沈姨夫毫不犹豫地说,“就你这张嘴,留在京里,人都要被你得罪光了!”
沈姨妈差点气个倒仰,“你什麽意思?”
沈姨父瞧了她一眼,“你什麽性子,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什麽都要管两下,什麽都能说两句,沈姨妈这张嘴,不知道什麽时候就惹了事。他在外地任官的时候,好歹是那一片儿官位最大的人之一,人家还能冲着他的面子不太计较,可在京里这种地方,一块砖下来都能砸到几个贵人,若是沈姨妈不慎得罪了人,他哪能收拾掉烂摊子?
见老妻一副怒发冲冠,立马就要爆发的模样,沈姨父赶紧放缓语气道:“再说穷乡僻壤也没什麽不好,能为百姓做点实事,我这多年圣贤书才不算白读。”
他顿了顿,握了握老妻的手,“就是辛苦你跟着我受罪了。”
早年沈姨父在外地任官,沈姨妈留在老家替他侍奉老母,後来怀孕生産丶教导儿子,沈姨父也都缺席,以致于儿子长歪,甚至对母亲都不够孝顺尊敬,沈姨父一直觉得有自己一份责任在。
“嘁。”
过了好一会儿,沈姨妈才斜着眼睛开口,“我真是倒了霉才嫁给你……算了,我不跟你争。”
沈姨父笑了笑,“过些日子姨姐就要过寿辰,礼物可备好了?”
“还用你说,出发前就备好了,上京一路都盯着的,出不了差错。”
“嗯,别的明日再说,早些休息吧。”
*
另一边,解府,汤婵也在同解瑨聊天。
汤婵打趣解瑨道:“您这姨母的性情,可真是出人意料。”
解瑨静静地看她一眼,“只需以礼相待即可。”
汤婵有点意外,“您不担心姨母会出什麽幺蛾子?”
“有姨父约束,不会。”解瑨说,“再说还有母亲在。”
汤婵想了想,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不由失笑,把这事略了过去。
“对了,”汤婵想起另一桩事,“太夫人交代说她今年过寿不办宴,只自家人一起吃个饭。”
她有点犹豫,“会不会太简陋了?”
解瑨摇头道:“母亲喜清静,父亲过世之後,这些年寿辰都很少办宴,听母亲便是了。”
汤婵这才应下。
二人又讨论该给太夫人备什麽礼物略过不提。
自这日之後,沈姨妈成了解府的常客,几乎天天都要来解府说说话。
虽然沈姨父交代让她行事低调,但沈姨妈哪里肯放弃。只是她对京中不熟,本想跟着解府的女眷出门混一混京里那些最顶级人家的宴席,结果解家这几个女人,一个比一个淡泊名利,全前都不愿意出门交际。
沈姨妈只好等太夫人过寿这个机会,结果很快得知,连这种大事,解家也不办宴席。
满怀期待落空,沈姨妈张口结舌之馀,试图指控汤婵这个儿媳不用心,结果叫太夫人不留情面地怼了回去。
寿辰当天,沈姨妈送完礼物,坐在太夫人屋里没精打采地说话。
“太夫人,”何妈妈打了帘子进来,脸上带笑地通传,“庆祥侯世子来了。”
“逸哥儿来了?”太夫人脸上也带了笑,“快让他进来。”
她对沈姨妈道:“逸哥儿是我外孙,你也顺便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