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发鹿文学>主角是谋士身份的三国 > 第268章 内部平衡(第2页)

第268章 内部平衡(第2页)

正面战场因为以防守为主,孙权这边其实也没有立刻战败,但是意外不出意外的出现了。

又或者说,早有预料的背叛果然不出预料的出现了。

世家豪强有诸多的外号,比如说地头蛇,比如说人才库,比如说毒瘤,还比如说墙头草。

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这话当真是一点都不假。

至少别的不说,江东的世家豪强相当清晰的向着孙权展现了最后一种。

早说了孙权真的很擅长制衡,而擅长这个,也代表着他很擅长看出各方势力的轻重。

就好像往天平两端放置砝码一样,若是都不清楚重量如何,怎么能够让一切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

本来一切都在孙权的掌控之中,但因为曹操这个外力的强势介入,失衡似乎就在眼前。

不,应该说失衡已经开始了。

如果他们能够势均力敌,甚至反败为胜,那群人会成为了他最大的支持者。

毕竟比起曹操身边已经几乎被占满的位置,自然还是孙权这里有更大的利益空间。

而且战乱进行到现在,世家在最乱的情况下稳住之后,如今反而是不希望战乱结束的。

战乱继续,几方混斗,那就是人才占据主导的市场,这家不行还有另一家可选,各方势力也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优势来吸引人才。

可一旦战乱结束,供求关系就瞬间反转过来了。

因为你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对方却有无数的选择。

如果可以,他们并不希望战乱结束。可若是孙权必败无疑,去曹操那边挤一挤也总好过日后无容身之处。

孙权太明白他们心里那点小算盘了,不仅是足够了解,也同样善于利用。

而现在,利用或许可以转变为毁灭。

真要做垫脚石,为什么是自己做他们的,而不是他们做自己的呢,千百年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说不定还要感谢自己帮忙除了一大害呢。

甚至都不需要千百年后,如今的曹操都该感谢自己,帮着他省了不少事情。

不过这种想法暂时还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怎么想要使用这种近乎同归于尽的手段。

他跟孙氏一些族人虽然不亲,但对于关系更近一些的亲人还是很亲近的,母亲,弟弟,姐妹,他虽然还没有儿子,但兄长有儿女在。

真的跟那些人同归于尽了,他大不了一死了之,可家族其他人该怎么办呢,指望曹操善待吗?

孙权看向桌案上的文书,其中不少都是劝降的言论,而且这种言论颇有几分愈演愈烈的架势。

因为自己之前说过主意已定,若是再有相关言论要以军法处置,所以很多人倒是没有明着说。

只是说一下如今军中的消耗,说一下士兵的伤亡,说一下战况的困难,然后问你一句:“明公如何看?”

如何看,将所有人困难都转化为不可能解决然后递给自己看,这是问自己如何看吗,这分明就是在对着自己说他们如何看。

语言是很精妙的一门学问,孙权一点也不欣慰的发现,自己手下许多人对于这门学问颇为精通,并且用这份精通来对付自己。

曾经历史中留下了劝学典故的孙权,此刻只恨不得这群人都是文盲。

但是人家也没有直接说投降,你要是因此杀人,不免给人一种你真的急了,看点真话就破防的感觉。

本来人心就不稳当,真这么干了,那真的分分钟在自己重击自己。

孙权看着自家的情况,只觉得这里一个漏洞,那里一个叛徒,所有人都想要与我为敌。

但因为他发现问题并努力在解决问题,这边的一切在曹操等人眼中,那就是仿佛很混乱,但是在混乱中又找不到什么明显能够突破的薄弱点。

曹操自己也经历过那种以弱战强的乱局,对于此刻孙权一方展现出来的一切最有体会,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却如历史上一般诞生了。

孙权倒是不知道曹操还说了这种话,毕竟对方是在营帐内跟自己的一群文臣武将说的,孙权要是有本事将探子插到那里去,他现在也不用这么烦躁了。

不同于曹操直接带兵压境,孙权这边是周瑜在前,孙权在后的情况。

倒也不是孙权不敢去前方,而是如今他们这边这个情况,他要是去了前面,没个人在后面看着,总感觉分分钟就要被断了后路。

孙权将一份文书处好放下,就听见外面又有人带着新消息过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