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天子门生(一)衍圣公食君之禄,该为……
有所图谋的朝臣们机警的扫眼仇敌。果不其然就捕捉到仇敌眼里似乎与他一同的猜测。于是原本就见剑拔弩张的朝会,愈发透着杀气。
武帝扫过“咣当”掉地四分五裂的茶盏,面无表情:“茶凉了,换一杯热的!”
钟刑敏感察觉到某些脑袋长坟里的人情绪变化,于是单膝跪地,叩首认错:“卑职有罪。”
武帝逼着自己看向跪地的心腹,缓缓吁口气。然而消息太过惊悚,他一时半会还是无法接受如此离谱的成绩。于是武帝挥挥手示意钟刑去直接给他搞红封——官方敲印盖章的,写着成绩排名的那种红封,否则他不接受这个成绩!
祖坟冒青烟这个理由也无法让他信服。毕竟对他而言,满朝所谓有才名的读书郎被苏敬仪压了,甚至连八岁的秦延武都不如。
这样的事实会让他这个帝王不寒而栗——因为这侧面说明天才才子都是注水的!说明天子脚下,也有人弄虚作假!
即便明面上想要竭力克制内心的杀气,但到底相由心生。此刻帝王满脸漆黑,比传说中的包青天脸还黑。甚至都直接显露在脸上了。
整个殿内都随着帝王的阴沉,空气都似乎开始凝滞起来。
朝臣们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一刻谁也没有开口说话,免得武帝心里不痛快,反而迁怒他们。
殿内因此诡异的死寂。
武帝居高临下的,将朝臣这副看起来畏惧的表情尽收眼底。等目送着钟刑恭顺退出内殿後,他不耐的擡手拍了拍御案:“怎麽诸位爱卿也口渴了,想要喝杯茶?还是说又不急了,不想确定会试主考官?磨磨蹭蹭拖延到三月份会试开始?!”
按律会试由礼部主持,帝王钦点主副考官,以及同考官十八名。
也就是说起码要选出二十名有才名丶有实力的大臣!
当然还有附加条件,诸如是忠君的,哪怕不忠君起码也要是个公正的,不会偏私搞猫腻的,有明显党派的。
对于目前的朝堂而言,要选出这麽二十个人来,还真挺难。
尤其是要主持大局的主考官,更是难上加难!
要在贡院呆半月,首辅董阁老呆个半月,出来没准一脚真跨进棺材里了。总不能考一次就把人消耗掉。而人推荐的周全,规矩脑子都有,但资格不够。只能做个同考官。
剩下的刑部丶工部丶户部丶大理寺四个部门各出两同考官。
外加塞进镇国公做监督。兵部左侍郎也塞进去。
也才凑齐十个同考官。
盘算着人数,武帝横扫过站在前排的一串阁老。
目前到场的五个阁老迎着帝王的刀子眼,齐齐心中一颤。
首辅董阁老恨不得把自己花白的胡须都揪断了。可无奈有些事情,他还是不得不开口。否则再拖延下去,真是越来越乱,牵扯的部门或许就越来越多了。
忐忑着,董阁老小心翼翼开口:“啓奏皇上,微臣斗胆,礼部尚书人选还是得趁早定下。毕竟科考选才,乃是国之大事,三年一届啊!”
按律都是礼部尚书为会试主考官!
镇国公兼任一天,看起来是抛出个诱饵让朝臣斗争,可礼部一乱这天下学子的心没准就跟着乱了。因此即便帝王再动怒,有些话他还是得说出口!
武帝闻言面色直接黑了。
大着胆子瞄了眼帝王脸色,对尚书位置依旧心心念念的前任尚书,目前的国子监祭酒李慕卿便出声:“皇上,下官斗胆。昔年镇国公兼任礼部尚书时,皇上您曾言说礼部的礼,乃是要懂忠君爱国的礼,懂保家卫国的礼,懂百姓为重的礼。”
一字字的重复帝王昔年的话语,李慕卿言之凿凿,铿锵有力:“敢问首辅董大人,能够推荐这样的人才吗?有比镇国公还懂礼的?”
他的位置,仇敌坐着倒不如镇国公兼任!
跟李慕卿有仇的朝臣面色青了紫了都有。毕竟他们没见过这杀敌一百止损八千的招数!让堂堂礼部,被一个莽夫,还是个军户出身的莽夫掌控在手里好吗?他们文臣内部有矛盾,内部解决,没必要让武勋看了笑话!
迎着落在自己身上的无数仇怨的刀子眼,李慕卿反倒是掷地有声:“下官以为礼部该育德为民为重,学问反倒为次要的。而德育得循序渐进,徐徐图之。否则,微臣说难听些,例如现如今大兴县县试那黄花如散金一题。说来下官作为官学之首,对县试这些也有所了解。今科不少同僚子弟都下场呢,结果多少人骄奢淫逸,甚至还当衆鄙夷身世坎坷的苏敬仪,嗤笑人连黄花是菊花都不懂。”
边说,李慕卿还横扫群臣一眼,视线停留在东华书院某个大弟子身上,冷冷道:“结果反倒是自己连油菜花都不知道。还不如定国公府的曾孙,才八岁却也知道民生为重,知道油菜花!”
说完,李慕请回眸大着胆子看向帝王:“臣斗胆道一句。料想这些孩子家长,恐怕都不懂言传身教这个词!”
在场的衆人也不是个傻的,闻言就品过味来了:这姓李的是在拐弯抹角的宽慰帝王开心一点。毕竟武勋少年起码还有一道题答的很好!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黎阁老的大弟子吏部陶侍郎表示自己理智能懂。可偏偏在贡院开口嘲讽苏敬仪的是他家两个孩子!因此他克制不住的开口质问着:“李大人,您倒是懂言传身教,三年了国子监似乎依旧没什麽建树?!”
“育德得贯穿一生,不像某些人琢磨着旁门左道。且三年一届的会试都还没开始,下官敢问陶侍郎怎麽言之凿凿我国子监没有建树呢?怎麽这科考还得你说了算吗?”
“皇上,微臣……”
就在两人含丶枪丶带丶棍针锋相对时,福公公一声禀告打断了两人的争执:“皇上,定国公道有要事求见!”
话音落下,殿内不少人表情克制不住的愉悦起来,想要看看定国公到底是什麽脸色。毕竟从未请假的定国公这大半月非但请假了,甚至还自己住在侯府,说是要亲自监督着五个武勋子弟备考县试。
据闻各种口号都是喊的极其响亮的。
“舅舅不是病假了?”武帝观察到某些人看好戏的表情,直接开口带着亲昵的词汇,而後毫不犹豫开口:“快请他入内!”
听得这话朝臣们更加笃定,成绩不太理想了。否则皇帝都不会用词这麽客气。要知道武帝也撅起来连亲舅舅的面子也是不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