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提着东西笑呵呵的离开了。
顾文华和禾姐儿两个人纷纷佩服的看向姜馀。
姜馀轻咳一声,“你们两个以後每天跟着读书认字,也能做到我这样。”
顾文华脸上的表情僵硬了,“啊?”
姜馀对他如此厌学的态度还真是服气了,顾文华不笨,但是偏偏不喜欢读书。
“啊什麽啊,以後你每天写十个大字。”
顾文华整个人都蔫了,但是又想到刚刚小馀哥那说话时的样子,他十分心动的咬牙答应。
“好。”
禾姐儿此时有些懵,“识字?我!”
姜馀奇怪的看向禾姐儿,“对啊,你跟着我做生意,最起码也得能看懂账本吧。你不仅要学认字,还要跟着我学算术。”
可能是看着禾姐儿此时的表情太懵了,姜馀又道:“其实很简单的,只要你学,肯定能学会。”
禾姐儿连忙摆手,“不是…我…我不行的。读书认字都是男人才能做的事,我怎麽能去读书呢?算账也是,我做不来的。”
姜馀有些不解,“没人规定认字算账只有男子能学啊。咱们宁隆县有些富户还会专门给家里的女儿们请夫子,教导自家女儿读书明理。只是咱们普通人家没有条件让女儿去学而已,并不是女子不能学这些。”
顾文华点头:“是啊是啊,咱们县城的商户中,女持门户的也不是没有?若是她们不识字不会算账,又怎麽顶立门户呢?”
禾姐儿在听到姜馀和顾文华这麽说的时候,瞳孔略微颤了颤,她低下头没让他们二人看见她此刻失态的表情。
但是姜馀和顾文华已经顾不上在和禾姐儿闲聊了,因为客人已经陆续开始来店了。
顾文华拿起旁边的托盘,并把托盘两端的绳子套在脖颈上,急忙跑去街上开始自己免费让人试吃的大业。
禾姐儿一如既往沉默的站到姜馀的身边帮忙。
可能铺子的装潢样式太吸引人了,渐渐的来店里买东西的人多了起来。
今天还开业的时候姜馀对新铺子的生意还有一些担忧,他担心自己做的这些小食府城里的人瞧不上。
但是很快店里人就多了起来,姜馀忙起来以後便顾不上乱想了。
抽空的时候姜馀还趁机瞧了一眼饸烙面摊上的生意如何。
结果他发现面摊那边的生意也非常好,面摊旁边摆放的五张站桌已经没了位置,有的客人端着碗蹲在地上吃面。
一天的很快就过去,因为府城有宵禁,傍晚收摊以後几个人收拾好铺子,就往家里走。
又因为铺子後面的小院已经整修好,所以引泉和郭山两个人就住在铺子这边。
在回家的路上,文华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阶段,嘴里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小馀哥,我真的没想到第一天咱们铺子的生意竟然都能这麽好,原本咱们准备那麽一大盘炸鸡腿全部都卖光了。”
“还有还有,那盐水花生竟然都不够卖的。”
顾文华一边说着,一边咂了咂嘴,“还是府城的人有钱,买东西都比县城的人大方。”
禾姐儿听见他这麽说,非常认同的点了点头。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买卤肉是按斤买的,以前在县城的时候,卤肉基本上都是按照一碗或者半碗这样来卖,但是府城这边的人开口就要一二斤。
姜馀道:“看来咱们今天晚上得抓紧时间再做一些卤肉出来了。”
…
晚上,姜馀盘腿坐在架子床上,面前放着一个钱匣,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
把最後一个铜板用棉绳穿好,绑成一吊钱,并放到钱匣以後,姜馀打了两个滚,然後一个鲤鱼打挺重新坐起来。
“文承哥,我实在是没想到府城的生意竟然这麽好,今天一天都能抵得上县城三四天的营生了。”
顾文承笑着看向姜馀,“生意这麽好啊?”
姜馀眼睛亮晶晶的点头,“生意可好了。文承哥呢,书院那边怎麽样?”
顾文承起身走过去,坐在姜馀身边,道:“和之前打听的差不多,不过在书院得穿特定的衣服,如今我的衣服还没发下来。”
姜馀从钱匣子拿出去一小锭银子,“给你。”
顾文承眉头一挑,这锭银子还真不轻了,“这麽大方?”
姜馀拍了拍胸膛,扬起下巴,“我养你啊。”
顾文承轻笑一声,“看来为夫今夜要努力些,千万不能让姜老板失望。”
姜馀:……不,他不是这个意思。
最後顾文承也没有闹的太厉害,这几天姜馀实在是太忙了,铺子里的生意又是起步阶段。
顾文承看着姜馀这副样子就感觉心疼,哪里还能去毫无节制的闹他,最後顾文承只能自己憋着一股火努力入睡。